一切为人民 一切为健康(2)

一切为人民 一切为健康(2)

三、坚持公益性方向、强化政府责任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党的一贯主张。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医疗卫生公益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医疗卫生公益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成果,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哥达纲领批判》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优先对公益事业进行必要的扣除,然后再进行产品的其他分配。毛泽东同志指出,药品医疗不能以赚钱不赚钱来看,一个壮劳力病了,给他治好病不要钱,看上去赔钱,可是他因此能进行农业和工业生产,你看是赚还是赔?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都曾要求卫生部门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就提出,发挥政府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公共服务、消除健康差异中的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

医疗卫生公益性是实现“健康优先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是无价的,医疗服务是有价的。如果按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必然导致医疗服务机构的经济利益和患者健康利益的冲突。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用有限的资源维护全体人民的健康,只能坚持公益性方向,优先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社会效益较高的领域。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基本和非基本的关系。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让基本服务和非基本服务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是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医疗卫生公益性的主导力量。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要坚持政府主导,落实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制度设计、资金筹集、资源布局、服务生产和分配、医药产业政策、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微观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的优势,在医务人员薪酬、医药产业发展、非必需服务等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在基本服务和非基本服务之间,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优先提供面向大多数人口的基本服务,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基本服务的范围和质量。

四、打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

2009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目前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必须加大力度、攻坚克难。

从单项突破到综合推进、重点攻坚。近年来,我国医改取得显著成效,但还有一些难点问题有待攻克:一是各级医院仍然在逐利性轨道上运行,导致卫生投入的无效和浪费,大量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分级诊疗难以贯彻,基层医改成果不巩固。二是医药行业“多、小、散、乱、弱”的格局尚未扭转,药品流通环节的灰色利益链还没有消除,药价虚高。三是医疗、医药、医保“三医”不联动,存在思想不统一、目标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负责医改,统一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体现了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决心。

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攻坚主战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公立医院改革关系到医改全局,是医改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专题部署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改革的思路已经比较明确,就是推广福建三明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办医和管医的责任、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用“两票制”等办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净化流通环境,实现堵后门、开前门,扭转医院和医务人员行为目标,让他们主动维护人民健康、控制医疗费用。只要下定决心,公立医院改革一定能够实现更大突破。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要求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医务人员是推进医改的主力军,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在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中,只有尽快加大投入、在建立符合医务人员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让广大医务人员感受到执业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够真正实现公益性,维护人民健康。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健康中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涉及面广,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有利于破除阻力、形成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合力。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地方担任主要领导时就亲力亲为抓医改,提出“卫生强省”的发展战略,确定了政府主导、保障公平、惠利于民等医改理念。担任中央主要领导之后,他多次过问医疗卫生工作,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问题做出直接指示。当前,医改面临巨大的利益调整,需要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系统综合改革。只有各级一把手亲自抓,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和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推动部门协作、实现“三医联动”,才能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作者:李 玲,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 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