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我们党是不是讲政治的根本标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牢牢坚持。
群众的需要就是民心。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结构、消费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清新空气、清洁的水、干净土壤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需求,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日益强烈。
环境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是写入党章的,解决环境问题是践行党的宗旨的一部分,它涉及我们的执政目的、方式和能力,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达200多次。总书记以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长期执政这一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以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指明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向和路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明显提速,也取得积极成效。
环境问题表面上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但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关系问题,牵涉到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解决环境问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和谋划工作,不仅要坚持绿色发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还要正确认识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阶段性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既打好持久战,又打好歼灭战。
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环保干部队伍
政治与业务是密不可分的,业务工作必须围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部署,业务工作的贯彻必须以有理想、有信念的坚强队伍为保障。
在人类迄今为止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不超过10亿,主要是OECD国家,它们很大程度是依靠资源扩张和污染转移来缓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用了30至50年的时间解决污染问题,从而完成现代化进程。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大,环境质量改善的任务十分艰巨,难度前所未有。必须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的环保队伍,将肩负的环保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要切实做到五个“抓”。一是抓好方向,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确保贯彻落实不跑偏、不走样。二是抓好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拿出环保部门的具体方案和配套措施,突出重点、细化环节,增强制度、政策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可执行、可检查、可考核。三是抓好督促,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的指导监督检查,加强对党组织负责人的日常管理和及时提醒,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四是抓好问责,通过专项检查、内部巡视、年度考核等机制,对管党治党意识不强、思路不清、工作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以儆效尤。五是抓好自律,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从我做起、以上率下,自觉按照党章提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吉宁)
作者: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吉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