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三去一降一补”与中长期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短期来看,2017年仍需继续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去产能应更多使用市场、法治的办法,“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去库存应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原则,“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未来需在“稳杠杆”与“控风险”之间寻求平衡,避免把杠杆率降得太快而导致经济硬着陆,造成就业困难甚至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降成本的关键是尽快降低企业明显偏高的税费负担,推进各项税制改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等行业、转型升级较好的企业定向提供税费优惠,继续降低社会保障费用,清理兼并名目繁杂的收费项目;补短板的重点一是生态环保、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短板”,二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如农业、产业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城镇化等领域,三是诸多发展的软短板和制度短板。
就中长期而言,需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新活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应加快推进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为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未来需要精准选择突破口,找好具体抓手,落实改革任务。其中,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作为长期以来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解决尤为令人期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推进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当下的中国,扭转生态恶化、减轻环境污染、治理雾霾肆虐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最为迫切的渴望,成为我们亟须优先着手解决的紧迫性和必然性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促进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坚持绿色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推动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中低端向更多依靠技术和服务的中高端提升,促使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加速淘汰出局,使绿色低碳环保的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
处理好上述五对关系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真正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落到实处。对于处于转型升级历史关键期的中国,应追求高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追求暖人心、惠民生、补短板的经济增长,追求绿色化、“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增长,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