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2)

习近平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2)

摘要: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

【2014年11月15日——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贡献】

2014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作的题为《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的发言中谈到:

我们支持二十国集团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贡献。

【2014年12月05日——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

2014年12月0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2015年3月28日——“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

【2015年4月21日——南亚地处“一带一路”海陆交汇之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合作伙伴】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中指出: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在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要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我们希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南亚地处“一带一路”海陆交汇之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合作伙伴。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关联紧密,进展顺利。两大走廊建设将有力促进有关国家经济增长,并为深化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2015年11月06日——加强中越两国互联互通及产能和投资贸易合作】

2015年11月06日,习近平在越南国会发表的题为《共同谱写中越友好新篇章》的重要演讲中强调:

中越两国经济关联度大、互补性强,利益融合日益紧密。中方高度重视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愿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框架内,加强两国互联互通及产能和投资贸易合作,为新形势下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5年11月07日——“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

2015年11月0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中强调:

两年前,我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设想。这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

中国发布了愿景与行动的纲领性文件,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积极参与的态度,中国同很多国家达成了合作协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已经签署,丝路基金已经着手实施具体项目,一批多边或双边大项目合作正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也是周边国家。我们欢迎周边国家参与到合作中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的愿景。

【2015年11月18日——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发表的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中强调:

我们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同域内外许多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2016年1月19日——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2016年1月19日,在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文章中说: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中国拥有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阿拉伯国家处于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普遍把工业化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重要选择。

双方可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把各自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深化和拓展能源、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等领域合作。我们欢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实现双方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

【2016年01月20日——深化中埃两国“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多领域务实合作】

2016年01月20日,习近平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今日中国》杂志阿拉伯文版20日出版“纪念中埃建交60周年专刊”并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首发式。习近平在为专刊致辞谈到:

中埃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两国人民以海陆“丝绸之路”为纽带,谱写了友好往来、相知相交的历史篇章。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建交60年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中阿、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2014年,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推进中埃关系,愿同埃方携手努力,弘扬传统友谊,促进文明互鉴,深化“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多领域务实合作,让两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生活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