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领全球化:“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

中国引领全球化:“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

3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说,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注。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贡献智慧,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就在同一天,欧盟迎来“花甲之年”,27个成员国领袖齐聚罗马,独缺英国首相特雷莎·梅,4天之后,英国正式启动脱欧。正面临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等挑战的欧盟无疑是当今全球化面临问题的缩影。

在当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时,习近平主席已多次表达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看法。就在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在全球化呼唤新理念新动力之时,究竟该如何引导好全球化的走向?中国又能为此贡献哪些智慧?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期间,“全球化”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而“一带一路”则被广泛认同为行之有效的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全球化的一个设想,如果各国的目标都能够在“一带一路”大的盘子里面加以推进,走向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对外发布,提出世界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并为此发出6项倡议。

习近平主席为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面对种种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通过G20、APEC、10+1、10+3、中日韩三边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积极地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通过提出中国方案,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动力源作用,支持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结构,使全球化成为普惠和包容的全球化。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国际场合做过重要论述。

而身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均涉及经济全球化问题。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将积极推动亚洲和世界范围的地区合作。中国将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提高地区竞争力。中国将积极参与亚洲区域合作进程,坚持推进同亚洲之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中国将继续倡导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同各国的双向投资,打造合作新亮点。中国将坚定支持亚洲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开放合作,更好促进本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共同发展。

正是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全球化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国家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亚洲国家坚持拥抱而非排斥经济全球化,始终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既收获了经济全球化的累累硕果,也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亚洲奇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亚洲机遇”;走出一条亚洲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亚洲经验”。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说,亚洲一直是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受益者和建设者。期待包括RCEP、“一带一路”、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倡议构想能够早日实现并发挥作用。

如今,亚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参与者和巨大的受益者。二战后,亚洲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确立贸易立国战略和经济发展赶超战略,才实现今天的繁荣发展。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逆全球化倾向,经济全球化面临转折的重要关口,亚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加快谈判,亚太自贸区建设积极推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50%。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在今年博鳌论坛上公开表示,“过去,阻碍全球化进展的主力是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化进展的主力是发达经济体。如今二者位置对换了,发达经济体成为阻碍全球化进展的主力,新兴经济体成为融入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主流。”

当然,亚洲并非全球化的唯一“赢家”。

“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实际上大家都是全球化受益者,只是受益程度不同。现在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全球化的消极面上,想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我认为全球化是不可能被阻止的。”新加坡荣誉国务咨政吴作栋表示,所谓“输家”只不过受益慢一点,相对来说有一些滞后。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也持相同的观点。“全球化不会有输家,尽管各国受益的程度不同。全球化当中要想受益,就必须做出一些调整,必须做出改革,必须进行改进,国内的政策必须跟上。中国实际上已经做好准备了,我们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金立群说。

“到底什么推动了亚洲的联通性?就是一个共同的愿景,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亚投行的57个创始国,13个新的加入成员国,今年还有15个国家会加入,算一起就是85到90个之间的成员国了,所以我们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来促进联通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铺起一条道路来共享成果。”金立群说。

但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所言,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埃里表示,经济全球化促生了相互联通和互相依存的大市场。面对全球化的风险,固步自封、民族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不足取,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合作迎接挑战,让自由贸易推动具有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增长。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当今世界面临多重风险,各国更加需要合作和开放。更加包容的全球化需要将重点放在多边。中国是联合国坚定支持者,也参与到联合国维和行动当中。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机制是解决当今世界很多问题所需要的。

“从开幕式演讲来看,领导人普遍认为2017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但从开幕式和分论坛的演讲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2017年面临很多挑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

在充分吸纳会议成果和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本届年会以博鳌亚洲论坛和238家会员的名义,发表了《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提出6点倡议,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