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补偿心理”毁晚节

莫让“补偿心理”毁晚节

4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文章《脱贫带头人竟成贪腐带头人》中讲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王洼镇李洼村党支部原书记贾忠成曾是贫困村的“带头人”,却打起扶贫补贴的主意,认为“为村民办了那么多实事,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很正常”。

无独有偶。4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常德市原副市长卢武福:被最脏的钱毁了人生》中写道:20多年前,卢武福给刚上小学的女儿零花钱时,会用卫生纸把钱包好再交给女儿,还告诉她:“钱是最脏的东西,一辈子不要喜欢它。”1995年,卢武福曾作为援藏干部在西藏南部地区、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县担任过县委书记。然而,经受了雪域高原艰苦环境锻炼、考验的卢武福,却在回湘后的仕途中,开始“觉得自己吃的苦要补偿回来。看着身边的老板开豪车、住别墅,心理越来越不平衡”。最终,年过半百的卢武福却因为补偿的心理,贪欲之心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像贾忠成、卢武福这样的落马官员的经历并不鲜见,如他们一样补偿之心作怪而走向人民反面的不在少数。

补偿心理,是人们在带有一定目的的付出后希望得到一定回报的心理活动。应该看到,面对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刺激,人们价值观念在付出与获得、奉献与索取间的摇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有着崇高理想和职业追求的共产党人、人民公仆来说,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应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价钱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既是宗旨所系,更是誓言与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如若背离共产党人的宗旨,过多地强调和追求付出后的补偿,那么,就会发展成为像贾忠成、卢武富这样的背离人民的“贪腐人”,成为历史的罪人!

近些年来,类似贾忠成、卢武富这样的人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并不鲜见。以前有一种说法叫“59岁现象”, 又称“最后捞一把”现象。它是指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家在即将离退休前夕一反中规中矩的常态,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肆贪污受贿,为自己大谋私利,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既有拜金主义、“权力即是金钱”的心理,又有权力本位,失落心理作怪。认为权力马上没了,不为自己人生捞取最后一把金子太亏欠自己和家人了。正是这种失衡和补偿心理,他们走得离人民的立场越来越远,最终走向了断头台。

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机制上的问题,权力没有锁进制度的笼子里,造成监管失范,行为越位,又有自身修养,不注重世界观改造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更有组织上提醒不到位,关心教育不到位的问题。贪腐之行没有不外露的表象。假如,当贾忠成、卢武富们为自己谋得第一次私利时就有组织上的人拉拉袖子、扯扯衣襟、吹吹耳边风,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走到背叛人民的一面,就不可能从一名优秀的服务者,沦为人人皆耻的阶下囚。

为此,当我们警惕这种“补偿心理”在党员干部中滋长漫延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靠经常性的党的教育来引导,靠不间断的理想信念来补钙,靠强有力的制度和法规来严约。另一方面,作为党的组织,更要从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做起,从关心党员干部党内外生活做起,送去组织关心的春风,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相互吹风常提醒,扯扯袖子来帮扶的办法,不断调校党员干部失衡的心态。只有这样,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涯才会永不言败。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419/944270.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检察院宣传教育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