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城镇观建构的当代任务
在中国语境中建构马克思主义城镇观,不仅要求根本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念与根本原则,同时也需要借鉴、吸纳马克思主义城镇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成果(马克思虽然没有对城镇进行专门的论述,但他对城市的相关论述却蕴藏着城镇理论),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实践状况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城镇观。这种城镇观不仅对当代世界范围的城镇化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具有直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首先,需要完整、准确、深入地理解和呈现经典作家的原初思想。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城镇思想是建构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基本思想资源,不仅指明了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基础,而且指明了城镇发展的历史本质与终极价值指向,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审视当代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澄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镇发展的原初思想,也就为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建构疏通了思想源头。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建构不仅是有源之水,而且必将在现实的发展中开枝散叶,成长为参天大树。
其次,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城镇化发展现实。理论的建构以现实指向为客观基础和价值引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现实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城镇观在社会历史发展层面上的阐释和澄明,其进一步的发展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指导和引领。所有这一切都以全面、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城镇化发展现实为前提。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当代建构和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更为马克思主义城镇观历史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指导作用以准确把握中国城镇化发展现实为必要前提。
再次,批判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合理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城镇思想的当代发展未必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有些观念也值得进一步斟酌和商讨。但其不少思想是建立在当代世界历史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发挥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在此意义上,国外马克思主义城镇理论的一些新发展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建构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于审视当代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的建构必然要求批判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城镇理论的合理思想。
当前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城镇观研究的中心任务在于,在充分呈现马克思主义城镇思想原初理论和批判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有关合理观念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实践为基础,创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城镇观,并以此来审视和指导当代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这既是中国城镇化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需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