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巨笔擘画时代蓝图(2)

解辛平:巨笔擘画时代蓝图(2)

——写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

(二)

“一带一路”倡议,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历史中走来。

自张骞“凿空西域”,中西方交通实现历史性开拓。以汉都长安为起点,连接贯通亚欧非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沟通、交流、发展和融合的历史舞台。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与亚、非两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

大漠孤烟,驼铃声声;波光粼粼,云帆高张。通过陆、海两条漫长的线路,商人、工匠和使臣络绎于途,茶叶、瓷器、铜镜、香料、琉璃等,一起往返于万里之外的异国市场,那是一幅幅“丰富多彩、辉煌繁盛的画面”。佛教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更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高峰。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李商隐的诗是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古丝绸之路,以和平的方式开展贸易,传播文化和科技。依托“陆丝”“海丝”两条大道通途,沿线民众相知相交,中国的活字印刷、火药以及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等,传向四方。千年之后,人们仍能感受到古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

而最为宝贵的,是其蕴含的“精神密码”——陆地和大海,不应是骑手和水手的厮杀地,而应成为民众共谋发展的大舞台。

从理念、愿景到行动,“一带一路”倡议传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凝聚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文化精髓,显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这一倡议,能让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经验。中国快速发展的路径,世人关注;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世人关注。中国的发展经验,包容性强,它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能让世界更好地搭乘中国的“快车”“便车”。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与中国对接,就是乘坐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沿线各国发展规划,不另起炉灶,以实现优势互补。

“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对“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赢的理念作了深入阐述,点燃了沿线各国积极参与的巨大热情。

纵观全球,论规模和影响力、号召力、动员力,世界上的国际公共产品,能与之媲美者鲜之,堪称典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