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普通的邮购订阅,还记得贝塔斯曼吗?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很快书来了,海莲喜欢得不得了,双方来往逐渐增多,但也都是买书和寻书的正常通信。海莲是个连付账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美国女人,而且脾气颇直。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除了无微不至地满足她的购书要求外,还得为她准备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如此贴心服务和交往日深,写信时偶尔也会夹带一些生活琐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莲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弗兰克在英国各地奔波,为海莲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这种交换让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日子一天天过去,写信也真的融入到生活之中。海莲想要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但却因为牙痛而未能成行。
最后她收到一封信,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 年12 月22 日病逝。接到信,海莲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终于走进了这个即将被拆迁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可是与她通信的人已不在。
此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这样的故事因为跨越时间、空间但最后却缘锵一面的遗憾成为永恒。读书人谁不希望有这样一家能满足一切要求的书店,有一个可以帮助自己找书并且交流心得的掌柜?查令十字街84号,现在的店面已是一家酒吧,但每年仍然有无数从世界各地赶去朝圣的读者,想要更为接近地感受这个故事。
因为已经不存在,所以更加被怀念。就像每年的四月一日,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张国荣,爱书的人们一代又一代,也一定不会忘记这一段深浅相宜的交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