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问题导向,敢于亮剑、主动作为”。昨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并审议了《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和《关于巡视中央意识形态单位情况的专题报告》。
此次会议上审议的两个文件特别引人注意,前者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市县巡察工作、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2015年8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印发后,再次对巡视工作条例进行修改,释放出党中央不断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强烈信号;后者以中央巡视对宣传、文化、新闻等单位进行全面政治“体检”,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
吸纳创新、规定明晰、保障有力: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中央巡视制度2003年正式确立后,中共中央于2009年7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对巡视工作的机构设置、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等作出了规定。201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该条例于当年8月正式印发施行。
时隔两年,巡视工作条例进一步升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针对当前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巡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中央党校教授李民在接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修改《条例》将总结吸纳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市县巡察工作、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等作出明确规定,为依纪依规开展巡视、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发挥标本兼治作用。”据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中,50%以上是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的。中央纪委网站的数据显示,已经完成的十八届中央十一轮巡视,仅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就累计受理信访16万多件次,与干部群众谈话1.8万多人次。这充分证明了巡视是“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形式。
李民谈到,这个《条例》发挥的作用标本兼治,能够推动党的巡视工作更加制度化,保证了巡视工作走向常规化。李民谈到,针对个别地区和部门对巡视工作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比如临时性的、过关性的应付,这次条例的修改,将进一步推动巡视工作科学化的构建。
截至目前,十八届中央已经完成十一轮巡视,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全覆盖。正在进行的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已经进驻29所中管高校开展专项巡视,进驻4个省区进行巡视“回头看”,进驻4家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本轮巡视过后,将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