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圆:打破“千篇一律”,让城市环境更温情(11)

摘要:城市发展越来越快速,变化也越来越大。然而,因为设计观念、理念和方法上的相似,也导致城市面貌越来越相似。于是,我们耳边总萦绕着“城市环境千篇一律”的声音。那么,城市的“千篇一律”如何去打破?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温情,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呢?本期报告中,丁圆教授将从艺术的角度,为我们谈谈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的关系。他指出,公共环境艺术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它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

包容的多样性——聚集人气

在城市环境的整体改造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案例,比如日本的立川。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东京市出现“一极集中”现象,即 人口、政治、经济、文化集中于东京,亟需用多种形式,分散城市职能。因此,1992年,日本公共艺术策展人北川富朗通过竞标,在立川的原美军基地旧址的约6公顷地上,重新开发,使其担负起应有的文化职能。北川邀请了来自36个国家、不同出生地、拥有不同艺术手法的92位艺术家在立川市进行了多样化的创作,将美术的多样性填满立川这个城市,通过和环境的结合,把整个区域的艺术特征、文化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具体的方式就是:首先,探索为世界赋予各种多样性。1992年,冷战结束,各种矛盾问题浮出水面,北川富朗对能否通过立川这个城市的改造反映当前社会的多样性进行了深深的思索。因此,重新开发改造中,艺术着眼于“最大公约数”性质的东西,即共通性,放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和装置概念笼统,掩盖了深层次的矛盾,又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用艺术赋予公共设施生命。艺术品并不是简单地往城市当中一放就可以的,它要有自己的作用。因此,北川将目光投向了公路护柱、通风口等,它们是公共设施的附属品,是在建筑中被忽略的地方。用艺术赋予它们以生命,尽可能地让这些部位实现功能方面的艺术化。

第三,打造令人愉快的、有艺术感、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城市氛围。将立川打造成一个令人愉快的城市,一个可以让不同人都感到亲切的城市。不仅注重城市的使用功能,还要让城市在各种意义上深入大众,让城市与人心相结合。比如,泰国的僧侣艺术家蒙天·波玛(Montien Boonma)创作的作品。那时他的夫人年岁已高,正处于弥留之际。这件作品则是由数千个约4公斤重的钟堆积而成的祈福塔。有的作品用在柱子上刻字的方式,来强调有公害,就是环境污染会让人们产生精神上的问题。有的作品是一个座椅,但座椅像一个切开的小汽车,小孩子可以坐可以钻进里面,这些作品都赋予一定的意义,也具有使用的功能。同时,在丰富接头作品的基础上,与美术馆、大楼,以及个人或者共建筑进行结合,形成整个区域的艺术氛围,换句话说,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和环境结合的有功能性的艺术环境,也就是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人一到这个区域就知道这是立川。

这里不得不提到复合街区。城市复合街区是集店铺、住宅、写字楼建筑群,并结合广场和公共空间形成的小型城市综合体,而通过加入艺术元素,能够提升复合街区内的商业吸引力,促进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日本东京中心位置港区,由森稔领导的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建设,占地 11公顷的六本木新兴商业区。

六本木新区的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城市中心文化”与“垂直庭院城市”的理念,将城市高楼屋顶的空间装扮成绿色的广场和庭园,绿色步道串连整个城市空间。六本木新城综合楼实施了最大的绿化,让居民可以使用楼顶庭园。曲线绿篱、石墙、小河、小草坪与树木,把散置庭园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们创作的公众艺术作品和街头设施随处可见,同时在商业社区内设置美术馆,整个城区展现出充满艺术氛围的独特街景。全新的空间构成、使六本木山庄既有文化魅力,又能引起生活在东京这样大都市的人们对绿色空间的反思。由此扩展了整个都市的魅力。

艺术——新型社区的精神支柱

公共艺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公共交流和公共参与。以著名艺术家隋建国老师的“荷兰的山”项目为例。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柱,就像欧洲的每个城市必有一座教堂,中国的每个村庄必有一个祠堂。而在建立城市新社区时,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会代替过去的宗教建筑,成 为人们新的精神支柱。艺术品也具有这种作用。

在荷兰海牙市周边,有个预计十年完成的新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将容纳2万余人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居民。当地政府考虑到前来居住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在此居住后没有共同的文化根基,因此考虑和开发商一起,成立一个艺术基金会,每年选择一位艺术家和一个区域,建立公共艺术作品,并邀请 当地居民参与到艺术家的选择、构思及制作过程中,让艺术作品和新区的发展成为当地居民共同讨论的话题,进而共同建立属于自己的城市。

在现代社区当中,这种观念会越来越淡漠。但在“荷兰之山”这个项目取义对异国情调和彼岸的向往的“飞来峰”。这个作品是隋建国老师与海牙当地学校的学生一起,将在当地淘得的一枚沙粒,通过3D扫描放大到数米,变成金属焊接的网格式雕塑作品,立于当地的湖中,让它与当地的环境产生关联,也引发人们的回忆。而最后艺术作品的落成,无疑也让参与这个项目的孩子们充满成就感。这就让这个作品变成了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朋友、邻里所关注的中心点,作品来自于这个地方,又回到了这个地方,慢慢地它就会变成这个地方精神上的寄托。至少会成为这些孩子和他的家庭成员、周围邻居的精神寄托,甚至扩大到整个社区,成为扎根于他们心里的一个具有精神意义的作品。同时,它也改变了这个环境的整体属性,未来这个地方会被所有的当地百姓所认可、喜爱。

文化参与城市的复兴

艺术通过自己的设计手段去改变城市的印象,这是现代发展我们的一个趋势。比如纽卡斯尔,地处英国东北部,伦敦北部,欧洲工业革命在此兴起,是欧洲的中心地带,历史遗产丰富。这个城市因煤矿兴起,而一场火灾,使得这个城市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产业逐渐没落,人口外流,本地人口老化,社会问题突出。

纽卡斯尔的复兴理念不在于在城市中放置好看的雕塑,而是在于邀请当地的人文参与进来,在1996年的时候,这个城市决定与艺术家安东尼合作,建造“北方天使”项目,最后“北方天使”变成英国最著名的一个雕塑,它是对当地居民的见解,是英国文化的缩影,这个雕 塑相当于40万英国人的缩影。雕塑建成后,更多的艺术项目在纽卡斯尔开始,原本没有太多人的纽卡斯尔,如今变成了英国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个地方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个城市越来越兴旺,有了新兴的产业核心。所以,艺术不仅可以美化一个城市,建立城市的文化形象,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一个产业的支柱,成为一个城市产业振兴的重要的途径和渠道。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