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华: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2)

祖国华: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2)

创生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如何从“思想失灵”的现代性文化迷障中提振文化的信念与信心,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经济全球化复杂变局中,究竟应怎样传承和反思我们的文化传统,以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如何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基因中创造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自我?这些都是当代中国文化哲学亟须深切反思的根本问题。

首先,在研判文化与文明的异同中,守护文化之为文化的自性。也许在把文化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总称”的意义上,文化与文明属同义语,但实则不然。“文明”是以其普遍性风貌、未来性意识和“显赫劳绩”,不断确证、推展(甚至殖民、扩张)着人类外在的生存境况,“文化”则是以其个性化品性、守常观念与“深厚意蕴”,持久滋养、培育着人自身内在的生活方式。在普遍的文明和现代规则中,我们要防止本民族文化被异质文明包裹(文化的“假晶现象”)、侵蚀和终结,更要守护好、推介好、传承好自己独特的文化及其传统。

其次,在本土文化与他者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交流互鉴和辩证觉解中,彰显中国文化的思想特色,增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赢得新时期文化转型、文化创新的自主地位。依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既要亲熟自己的本土文化,又要理解所接触的异域文化和他者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挺立自身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取长补短,构建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人际与心际通达和顺的“伦理生态”和各种文化“美美与共”的人类文化共同体。

最后,在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互动融通中,激发和增进当代中国文化的活力。当前要在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取法乎上”的进取精神、“穷理尽性”的生命智慧、“学以致用”的知行品质、“其命维新”的创新品格、“阴阳和合”的辩证旨趣、“伦理本位”的家国情怀、“协和万邦”的和谐观念、“天下为公”的无私胸襟、“以道莅天下”的治理理念、“美善相乐”的相与之情等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主动融合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新成果,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自觉推进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祖国华,系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当代中国伦理生态建设及协同治理研究”〚14BZX08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