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担当

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担当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与生态形势日益严峻,新的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经过多轮协商与谈判,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里程碑。《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上升幅度控制在 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之内而努力。该协定不再采取过去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模式,而选择全新的模式,由各个缔约方依据本国的发展情况,制定独立的切实可行的减排目标,每5年对各国的实际减排情况做出评估。在国际经济体制中占重要地位的美国、欧盟、印度等对此协定表示强烈支持。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中国把能源治理列为关键议程之一,通过加强对话沟通,开展务实合作,同美国、欧盟、加拿大、俄罗斯等共同处理气候治理与能源转型问题。

坚决维护《巴黎协定》

然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在Twitter上声称“全球变暖是中国为了遏制美国制造业所创立的一个骗局”,并以总统身份签署了一份旨在废除前任总统奥巴马的“清洁电力”计划的行政命令,并颁布了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新能源独立计划,而前项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重要措施。2017年6月1日,特普朗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表示在对美国公平的前提下,可能会重新开始协商新的条款。对此,联合国回应,不会因单方面要求而重启谈判。

面对美国总统的这一举动,中国政府表示,将坚决维护该协定,承担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不会改变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目标和政策行动,并始终遵守之前在协议上做出的承诺。欧盟此前也表示,无论美国是否履行在巴黎大会上达成的协议,欧盟都会坚持原有的责任路线,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削减污染排放。欧盟一直以来都是气候治理的重要推动者,在减排方面,为其他国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在减排方面也比较积极,在气候治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前印度政府就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3%—35%的目标,以支持全球气候治理,实现联合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为此,印度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建设,其太阳能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1万千瓦增至2016年底的1000万千瓦。

加强合作 承担责任

在谈判结果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美国采取单边行动退出谈判;欧盟虽承诺给予发展中国家资金援助,但其提供的额度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因此,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在于,调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与分歧。

首先,应加强资金、技术合作,超越零和博弈思维。其一,有关减排资金的投入。发展中国家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发达国家应该在气候治理中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投入,并把这些帮助落实到具体的领域。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以后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逐年加大支持力度。其二,有关减排技术的转让与应用。世界经济结构要实现由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型,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发展中国家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而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反对气候变化技术国际转让,以知识产权保护、产权私有等借口拖延履行承诺,此举无疑会阻碍全球气候治理前进的步伐。只有世界各国共同践行气候治理,才能真正迎来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时代。

其次,正视历史与现实,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欧盟在量化减排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承诺将于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但作为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美国,对气候变化的回应却不太积极。此前,经过多方谈判与协商,美国承诺到2025年,较2005年减少28%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气候变化治理作为奥巴马的遗产性课题本该受到美国政府的特别关注,然而特朗普上台后的行为却让此课题受到阻碍。回顾历史进程,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77%;相比而言,截至2015年,中国的人均累计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当今,发达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将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身却享有干净清洁的环境。考虑到现实情况,美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资金、技术领域率先大力扶持发展中国家,而不是试图独立于全球气候治理之外。只有南北两方凝聚共识、共担责任、携手合作,才能彻底解决气候治理这一难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