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救人 柔性执法更动人心

治病救人 柔性执法更动人心

3年前,阿典是一名差点沦为“阶下囚”的失足大学生。阿典说,如果不是3年前检察官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他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7月2日 武汉晚报)

3年前,还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阿典,因盗窃同学财物被移送洪山检察院起诉。检察官正准备在审结报告上签批时,却接到了阿典导师的电话:请求检察机关让阿典和已到癌症晚期的父亲见最后一面。在年近七旬的老教授出面担保下,洪山检察院同意了取保候审。

其实,阿典并不是见利忘义之徒,盗窃同学财物确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为了给父亲看病,阿典借遍了老师、同学和亲友,仍无法满足就医开支。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重压之下,他偷走了室友的笔记本电脑变卖。检察官在了解相关情况和原因后,鉴于阿典犯罪情节轻微作出不起诉处理,的确让人心里有股暖暖的感动。

法律是写在纸上的条款,本身没有什么温度可言。在一个十分注重人情的社会,身为一名执法者,切不可冷冰冰执行。以该案为例,如果检察官不同意阿典跟父亲见最后一面,而是机械地按照程序提起诉讼,势必会给父子二人造成终身遗憾。一旦阿典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很可能把这位失足大学生推向破罐子破摔境地。

事实证明,人性化执法在治病救人上,其疗效也是相当的不错。如今,大学毕业后的阿典当上了一名律师。他选择致力于失足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就是为了感激检察官曾经对他的帮助,决心将检察官的关爱和法律的温情传递下去。而这,对那些习惯狐疑、冷嘲热讽的网友来讲,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回击。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偶尔触犯法律在所难免。对大学生犯罪,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根据犯罪性质、情节、悔过表现等因素综合研判,决定是否作不予批准逮捕、酌定不起诉处理。同时,要因人制定帮教方案。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教,促使失足大学生汲取教训,引导他们树立尊法守法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并非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群体。对他们违法犯罪网开一面,不能以牺牲法律尊严为代价。把握好分寸,拿捏好限度,执法人员必须心中有数。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那司法机关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才能经得住公众质疑和时间检验。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704/954272.shtml 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明光市女山湖闸管理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