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1937年7月7日,这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只要在当时生活过的中国人都会记得,那以后自己的生活、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化。

3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满怀激情地说:“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华民族内部蕴藏着的无穷无尽的巨大能量,像火山爆发般倾泻出来,震撼大地。人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页。

历史的回顾

七七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从19世纪末起就不停息地步步进逼,妄图征服并灭亡中国、独霸东亚,终于激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全民族反抗。

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是从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的。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逐步成为中国面对的主要侵略者。

中日甲午战争的发生,是大多数中国人事前没有想到的。甲午战争后,列强大大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达1年之久,强迫家家户户都悬挂他们的国旗;日本还强行在华北派遣“驻屯军”,后来的七七事变就是由这支军队首先发动的。

这一切,怎么能不深深刺痛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心?孙中山在甲午战争发生那年,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维新志士谭嗣同满腔悲愤地写下沉痛的诗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台湾因甲午战争被日本强行割占。台湾民众在日本占领军到来时,在台北、新竹、台南等地浴血抗击,坚持5个多月,日本侵略军死伤32000多人。在日本统治的半个世纪中,台湾民众的反日运动始终未曾停止。

1927年,田中义一大将出任日本首相兼外相,召开“东方会议”,标志着军部直接控制了日本外交。田中外交的突出特点,是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中国的“满蒙”地区。这是日本侵华的一项重大决策,也就是所谓“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是无限的,但它的实力有限,只能分步骤地推行它的计划。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他们在沈阳以北不远的柳条湖炸毁一小段铁路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立刻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进攻,第二天凌晨占领了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后,侵占中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932年,他们在东北制造了一个“满洲国”。接着,又西进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先占领热河省,随后向察北、绥东推进。这些都是“必先征服满蒙”战略意图的体现。

1933年的长城战役仿佛越出了这个范围。日本侵略军兵临北平城下,国民党当局在华北的主要负责人黄郛、何应钦已准备放弃北平。而日本在胁迫中国签订《塘沽协定》后撤到长城一线。这不是出于什么善心,而是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那时世界法西斯阵线还没有正式形成;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的统治秩序还不巩固;对进一步侵占华北会不会引起西方列强干预还存有一些顾忌。因此,他们留待“第一阶段终了”后再跨出第二步。

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尽管南京政府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又过于期待西方列强的干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实行“不抵抗”政策,但爱国军民仍奋起抵抗。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李杜等在黑龙江、吉林同日本侵略军血战,给了全国人民很大鼓舞。东北人民的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中共中央先后派遣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对义勇军的领导。从1932年起,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陆续成立。第二年,合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人数最多时达到3万人,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那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极端危难环境中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从1942年起,抗联主力转移到苏联境内休整和训练,1945年又和苏联红军一起进军,歼灭日本关东军,为建立东北解放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是值得后人永远景仰的。在局部抗战时期,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冯玉祥等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多路中国军队在1933年进行长城抗战、傅作义指挥绥东百灵庙大捷等,也都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