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精准抓好“四改”

脱贫攻坚要精准抓好“四改”

摘要:精准抓好“四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着力治陋习、树新风、转方式,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汇聚发展合力,帮助贫困村增强脱贫攻坚的后劲。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越到关键时期,精准扶贫越要讲究方法,越要注重实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自身参与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切感到,脱贫攻坚要精准抓好“四改” 。

一是改进思维。思路决定出路,扶贫必先扶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指明了根本方向。美好生活的标准应该是具体的,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衣要整齐干净,合身得体;食要吃饱吃好,营养卫生;住要舒适整洁,冬暖夏凉;行要道路平整,方便畅达。首先就要让贫困群众了解、认同这个标准,使他们从内心向往这样的美好生活。要树样板,鼓励每个乡镇都集中力量创建1至2个可观摩、可复制、可参照的示范村,组织那些资源禀赋相近、地理位置相邻、人口规模相当的贫困村去参观考察交流,让他们感到“跳起来就可以摘到桃子”,增强脱贫的信心和底气。要做引导,让群众明白党和政府的帮扶是有限的,改变那种“扶贫干部在干,村民群众在看”的状况,真正树立起以贫为痛、以勤为美的进取观念。

二是改良习惯。叶圣陶说过,坏习惯就像疾病一样,使人受害终身。有的农村落后,一些不良习惯和风气是重要诱因。要改变短视习惯,倡导读书育人。一些贫困村民认为“读书贵、就业难”“读书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因此孩子辍学打工的现象比较多。必须开展教育扶贫,强化群众“再穷不能穷教育”“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一些贫困农村的群众生活随意、懒散、邋遢,不仅致贫,而且致病。要改变邋遢习惯,倡导干净卫生。要改变打牌习惯,倡导健康娱乐。贫困农村一到农闲打牌度日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甚至聚众赌博,导致债台高筑、妻离子散;有的经常鏖战通宵,白天无心干事。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广场舞、健身操等适宜得当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改变攀比习惯,倡导勤俭持家。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盲目攀比,有的家庭不堪重负,要了“面子”丢了“里子”,导致越来越贫困。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把钱用在改善生活、教育子女上。

三是改靓环境。环境也是民生。一些贫困山村有好山好水,但房子乱搭乱建、布局杂乱无章。改变这种情况,要着力抓好“四化”。抓硬化,改变农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东西出不去、商品进不来”的现状,集各方之力修通、硬化村组道路。同时,注重做好房屋室内地面、房前屋后台阶、地坪的硬化。抓净化。很多农村房前屋后垃圾遍地,室内家具农具随意堆放,散养家禽、牲畜,导致凌乱不堪、臭气弥漫。要积极帮助农户做好改厕、改厨、改散居散养等具体工作。抓亮化。现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一到夜晚,村庄漆黑一片。要推进“亮化”工程,分期分批在村道两旁、集中聚居地、公共活动中心等地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间休闲和出行问题。

四是改善方式。“输血”只能管一时,“造血”才能管一世,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因地制宜开方子。立足当地实际,灵活发展蔬菜种植、肉牛山羊养殖、特色林果、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比如,在地势高光照好的村,可以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在水利条件好的村发展小水电。再如,很多贫困村山水很美,村民外出打工,房子空置较多。可以引进旅游企业发展乡村旅游,把空置的农宅统一改造成乡村民宿,吸引城里人休闲度假。贫困地区最需要的是人才,但最难留住的也是人才。要配强村支两委,加大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力度,同时注重从退伍军人、致富能人、创业商人当中培养选拔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本乡本土出身的大学生回本地落户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把户口落到当地、融入当地;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并在金融信贷、技术培训、信息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他们领头创办农业合作社、股份制公司,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精准抓好“四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着力治陋习、树新风、转方式,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汇聚发展合力,帮助贫困村增强脱贫攻坚的后劲。

(作者系湖南省直工委委员、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