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一带一路”对外宣介中的几个关系

正确把握“一带一路”对外宣介中的几个关系

——学习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演讲的体会

摘要:当前,尤其要报道和反映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其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作用,对各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实惠与福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和动力。

以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为标志,“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伟大事业、宏大工程,宣介“一带一路”是一个重大责任、长期任务,需要我国各级各类媒体共同努力。外宣媒体履行好这一责任、完成好这一任务,需要正确把握几个重要关系。

一、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秋天首先提出来的,“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很强的伟大倡议,包含着深邃思想和丰富智慧。由于顺时应势,这一倡议很快得到广泛认同和响应,迅速成为行动和实践。4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早期收获超过预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上所说:这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的4年,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的4年,贸易畅通不断提升的4年,资金融通不断扩大的4年,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4年。这种进展和收获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观念精神层面的,还有理念理论层面的。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既是一种实践,又是一种理论,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在实践上,它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区域和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强大动力,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有效形式,是推进新型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在理论上,它贯穿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贯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贯穿着互联互通、普惠平衡、创新发展、和谐共存等先进理念。可以预见,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深入推进过程中还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形成新的认识,在实践上彰显生机活力,在理论上得到丰富完善。

因此,我们在宣介“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不仅要聚焦实践的推进,而且要关注认识的深化,特别是要对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作出理论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实践,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阐释和回答好“一带一路”为何要建、为谁而建、由谁来建、如何来建等重大问题,以及中国党和政府的相关理念、主张、原则、方案等,努力凝聚更多共识、更大力量,使“一带一路”建设这一世纪工程得到更广范围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参与,更好造福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同时,还要进一步阐释和回答“一带一路”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完善创新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均衡发展,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关系,不断赋予“一带一路”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这是一篇大文章,其中媒体和智库等可以发挥突出作用。对于媒体来说,切实做好“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介,不仅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工作的质量水平。

二、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来的伟大倡议,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之所以提出这个倡议,既是基于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着眼各国共同发展的考虑。从国内来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定走向和融入世界密不可分。未来中国要实现持续发展和更大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这些重要政策。中国党和政府反复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考虑,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与此相联系,中国从一开始就宣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的“大合唱”。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上进一步指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正是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都可以加入进来、参与进去——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参与或表示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理事会等也把它纳入相关决议中。正是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完全不同于过去某些国家提出和推进的这个计划、那个协议,仅仅是或者更多是着眼于推动和维护少数国家、集团联盟的发展与利益,而是有利于推动所有国家发展和维护世界人民利益,是共同的事业、普惠的工程。还要看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要发挥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必然要对内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外与各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从而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介“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必须非常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秉持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又具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不仅顾及沿线国家、而且顾及非沿线国家,不仅关注大国与发达国家、而且关注小国与发展中国家,不仅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而且考虑众多国际组织,不仅只讲“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战略、而且要讲“一带一路”是世界的事业,不仅展示“一带一路”对中国产生的效益、而且反映“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逐步消除国际社会有的国家、地区、组织、个人的误解曲解、猜忌疑虑,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现实与历史的关系

“一带一路”作为当今时代具有标志性的伟大倡议,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与历史基础。它立足现实、借鉴历史、面向未来,内涵十分丰富,底蕴非常深厚,前进无限光明。绵延传承2000多年的古丝绸之路,无疑是提出“一带一路”的灵感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上指出: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古丝绸之路所涉区域不仅包括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且辐射世界各个大洲的广泛区域,这里曾经上演了许许多多威武壮阔的历史活剧,发生了许许多多生动多彩的人间故事。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书对此作了详细描绘: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这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历史的另一个视角,重新发现古丝绸之路的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纠正和改变“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不正确观念。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探寻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文明共同发展、交流互鉴的基因密码。

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介“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古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还原失落的历史,唤起沉睡的记忆,回望曾经的荣光,加强对相关国家历史演变、文化传统、民族特性、风土人情等的研究,加强对历史上各主要帝国、各主要文明兴衰成败规律的探索,加强对各种不同文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经验的总结,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这有利于增强“一带一路”的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有利于增强相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振兴的信心。当然,我们不能把“一带一路”等同或混同于古丝绸之路,而要看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进而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使“一带一路”的宣介真正符合现实情况、适应现实需要,同时着眼未来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