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手机卡银行卡令教育公信贬值

强推手机卡银行卡令教育公信贬值

开学在即,不少大学新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还有跟个人信息相联的银行卡和电话卡。有的学生和家长觉得虽然方便缴学费,但这种做法是否也有侵犯个人隐私、强制消费之嫌。(7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在逐利思维泛滥的时代,银行和手机运营商利用高校平台向大学新生做广告,推销银行卡、手机卡,本无可厚非。但是选择什么银行卡和手机卡,这是学生的私事。学生自会根据个人喜好与相关服务、资费做出选择,任何人都不能强人所难。

尽管高校说学生可自愿选择开通银行卡、手机卡,但学生如果不使用高校发放的银行卡将无法缴纳学费;而手机卡是图书馆借书、宿舍门禁识别、食堂的必备工具,如果学生购置其他通讯公司手机,在一卡式刷卡系统中不能正常刷卡,将会造成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不便。再加上大学新生和学校之间权利地位不对称。他们敢不“自愿”吗?如此自愿辩解,实在是滑稽得没有半点技术含量。可怕的是,自愿几乎成了一个烂菜筐,任何强奸民意、不能见阳光的收费摊派都可以往里面装。

给大学新生办理入校手续,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方便新生学习、生活。本是高校的责任与义务,根本不算什么权力。退一步讲,即使迎接新生是一种权力,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也应该具有起码的权力避嫌意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证清白。可部分高校“活学活用”,把芝麻大的教育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联合运营商和银行玩统一配发银行卡和手机卡的把戏,而且多所高校同时违规,其错误影响不可小视。不仅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还容易让人产生权力寻租的联想。

自《行政许可法》颁布执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已经有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与程序要求,收费必须有可靠的法律依据,高校以自愿的名义强制大学新生消费指定的银行卡与手机卡,不仅是乱收费行为,而且涉嫌出售教育公信力。高校挟权力以销银行卡、手机卡,主要还是大学新生与高校在权力、地位上不对称,学生有求于学校所致。如果不使用学校配备的银行卡和手机卡,就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不便。学生上大学本来图的就是一个气氛,为了给学校留一个好印象,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初入象牙塔的他们即使心中一百个不乐意,也没有多少不“自愿”使用学校统一配发的银行卡、手机卡的选择。

其实,现实生活中,学校权力寻租的例子并不少见。在手握学生命运大权的强势学校面前,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违心接受学校的霸王条款。本应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学校,以权力筹码强迫学生选择指定的金融和手机业务,学校与银行、运营商成统一的利益体,俨然是把学生当成了挣钱的道具,寻租的筹码。这实际上是学校权力错位与师德异化。高校不能不顾学生感受,为了一个“利”字,底线失守,把教育公信力如此廉价地卖掉。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但是某些教授越来越不像教授,大学精神不断沦落令人感到忧虑。当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让高校主动放弃权力寻租的利益蛋糕并不现实。学生很无奈不难理解,但是政府部门与制度决不能无奈。政府部门对此负有监管责任。一方面要压缩学校的权力空间,避免学校各自为政,利用种种先决条件搞权力寻租。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不能听任学校欺负学生的事情总是只违规、不违法。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