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朋:推动容错与问责合力并举

陈朋:推动容错与问责合力并举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2015年的第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气氛。这告诉人们,在加强问责的同时,也应科学合理地容错,实现问责与容错的合力并举。只有这样,才能既让权力回归本质,又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

1.容错与问责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问责,顾名思义就是对权力该为而不为、滥为、失当等非规范运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其基本依据是“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权力不作为、胡作为、乱作为。实践证明,它是治理慵懒散行为、规范权力的有效办法。

为什么要问责?从理论上讲,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因为权力的任何失范都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的,都应受到责任追究。正所谓,“为官避事平生耻”。对共产党人来讲,应该牢牢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除此之外任何谋取私利的行为都是对权力的滥用,都会受到追责。从实践来看,一段时间以来,囿于制度笼子的松软,以权谋私而又未受到追责的情况并不少见。基于此,高压反腐、从严治吏成为新时期的常态。抑制权力滥为的问责利剑的出场,让一批徇私舞弊者受到了追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不做事、也不做错事”的负面心态,甚至有人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叹。与那种依权妄为的行为相比,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怠工、尸位素餐的权力失能式腐败。对此,同样需要问责。

如果说问责是从事后处置的角度来规范权力的运行,那么容错则是通过事前的引导来保障权力运行的重要支撑。所谓容错,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宽松的氛围,允许人在可以承受的空间进行探索性试验,容忍一定程度的失误。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大胆探索者,宽容改革失误者,鞭策改革滞后者”,让人“胆子大,步子稳”,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讲,问责是从消极的角度告诉人们哪些事情不可为、哪些事情必须为,容错则是从积极的角度告诉人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能给容错提供一定程度的解释参照。它认为,管理实质上就是激励,通过相应的手段激发人的正确动机,满足人的正常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允许试错也是一种激励。因为权力不仅具有扩张性,而且也容易产生惰性。产生惰性的权力,自然不可能积极作为,而且还会对社会政治资源产生侵蚀。显然,这也是一种权力失范,必须予以纠正。何以有效纠偏?重要之举即是在引导其依法依规运行的同时,营造试错的宽松环境,给其提供创新拓展的空间。

由此可见,问责与容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冲突的,二者都着眼于权力的规范运行,都在于提升权力的运行效能。只不过问责是从防止权力出错的角度,容错是从鼓励改革创新的角度。二者也是相互支撑的,问责的着力点在于解决不担当、不负责的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在于高悬责任之剑,还要借助容错机制来激发其“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让人主动担当、主动负责。从这个角度看,容错机制乃是对问责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因此,不能因为问责,而忽略甚至不敢容错,也不能因为容错,而为不负责任找理由、找借口。只有坚持二者的合力并举才会真正让权力回归本位,才会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