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权威是组织人们进行联合活动所不可或缺的;权威原则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和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社会是最有组织的社会,因而也是权威原则运用最广泛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从事自身建设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历史进一步表明,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7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向中央看齐的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面临国内外各种严峻挑战。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切实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去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努力增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
指导思想是共产党公开树立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当然,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因此,全党上下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与此同时,还要以中国理论、中国经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以来,在群众面前担当着崇高的角色,被视作“无产阶级意识的支柱”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良知”。当它以“阶级支柱”或“阶级良知”的身份向群众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还要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树立实践样本、指明前进方向,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也就是说,党的性质、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建设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标准的党”。因为,“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但是,由于党员地位不同、观念不同、觉悟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合乎党的“统一标准”。在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以党作幌子利用一切人以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新目标新任务以来,全党上下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本着“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和零容忍的态度,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获得人民给予的很高评价。但是,全党上下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