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心存“侥幸过关”思想,想方设法应付各级检查考核,企图蒙混过关,这种现象在当前一些扶贫干部身上还一定程度的存在。
在现实环境中,有的干部抓扶贫工作沉不下去,实不起来,扶贫走访“身到心不到”“不在状态”,日常帮扶“蜻蜓点水”“刷存在”,关键时刻“临阵磨枪”“装样子”;有的干部一门心思“补台账”“填表格”,企图以做假账来应付检查考核;有的干部热衷于搞“花拳绣腿”,倾向于做“表面文章”,为了能在脱贫“考场”上“不露馅”“不丢分”,想方设法欺骗组织、欺骗领导、欺骗群众……从根本上讲,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侥幸过关”思想作祟。
其实,“侥幸过关”思想还是“懒政怠政”思想在扶贫领域的延伸与发酵,其现实影响不可小觑。一方面,“侥幸过关”思想会消减工作动力,让扶贫干部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马马虎虎”的工作标准,会导致脱贫攻坚推进乏力,甚至原地踏步;一方面,“侥幸过关”思想还会滋生不正之风,让扶贫干部误入“造假”歧途、产生“比烂”思想,从而念歪了脱贫攻坚的“经”,是一种误人误己的“思想病”,让人民群众所不齿。
究其原因,扶贫干部心存“侥幸过关”思想,一方面是扶贫干部自身的纪律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淡化,思想作风漂浮,怕苦畏难思想严重,为了完成任务,只好被动扶贫,希望能够应付检查,从而“侥幸过关”;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扶贫干部的管理约束过于松散,不够精细精准,对扶贫干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缺乏必要的疏通引导,工作中出现的困难缺乏应有的沟通协调,从而在考核中动起了歪心思,以图“侥幸过关”。
要防治“侥幸过关”思想,还得从加强对脱贫攻坚的监督管理入手。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下沉监督力量,强化作风纪律,在监督中把扶贫压力传导到基层,把扶贫责任压实到个人,让扶贫干部不仅“及时到岗”“各就各位”,还得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变被动扶贫为主动扶贫。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管理与关心,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管理中准确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动向,及时发现并有效修正不足,帮助扶贫干部解决遇到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要把脱贫攻坚与干部考察选用结合起来。组织部门要在扶贫一线发现干部、考察干部、历练干部,真正把作风过硬、责任心强、实绩突出的扶贫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能力素质较强、思想素质过硬的干部放到脱贫攻坚一线来“淬炼”,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干部的“试金石”,作为强化干部能力与作风的“磨刀石”,切实树立实干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心存“侥幸过关”思想的扶贫干部没有市场,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以切实有效的举措、硬要求打赢脱贫攻坚主动仗。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814/959944.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