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科学制定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摘要:中国实现现代化,既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创举,也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范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中华民族将开始向现代化新的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意志,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大局、民族复兴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提出了科学的治国理政方法论思想,对这个行动纲领的制定,起到了基础性指导性的作用。

一 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

形势是战略的基石。毛泽东作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战略决策,基于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对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强弱分析的准确判断。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

在科学判断形势、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就能够保证战略决策及行动纲领的科学性。行动纲领的全局性,在于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驾驭治党治国治军多重任务,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行动纲领的战略性,在于着眼实现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扭住前进路上的主要矛盾,抓住根本,举一子而活全盘,动一着而定胜负。行动纲领的前瞻性,在于将近期、中期、长期目标连续起来谋划,未雨绸缪、防控风险,从决策部署之始立足功成在后,建历史功业,谋后人福利。不观天下大势,不懂脚下土地,不察党的脉动,不可能制定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这些都要依赖于对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研判。

就拿认识世情来说,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全球治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治理正在向各国通过制定国际规则、相互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全球地缘政治棋局发生重大变化,亚太地区成为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的焦点。综合国力竞争发生重大变化,竞争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全面展开。我国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最重要的动因,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正在转化为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正是基于对世情的这一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变革的大棋局中精准确定中国的定位和走势,以中国发展的大战略运筹国际关系影响世界变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治大国与交天下相容互济,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亚欧非大陆,辐射三大洋海域,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繁荣发展紧密联通在一起,将中国的开放战略展现在大手笔的“一带一路”框架内,将中国的大国外交注入共利共赢的务实内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