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产能合作到人文交流合作
本土企业大步走出去
江苏产业实力雄厚。201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落实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支持本土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近日,协鑫智慧能源在印尼的卡巴燃煤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协鑫印尼(西加)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将大大缓解西加地区电力供应问题。而在土耳其,协鑫智慧投资8亿美元建设地热发电项目,计划建成255兆瓦发电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将全球新能源投资热点国家串联起来,打开了沿线国家光伏市场需求,给国内新能源企业带来机会。”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目前我们有一个播种计划,已经着手菲律宾、泰国、越南、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同时积极布局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协鑫集团还联手保利集团在非洲吉布提打造东非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产业基地,并延伸至国内,打通全产业链。
从国内生产零部件、国外加工组装,到全产业链复制输出,再到海外工程建设和收购,江苏制造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好戏连台。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这是苏州亨通集团的新定位。亨通集团这些年通过收购兼并、合资共建方式,已在6个国家建了产业基地,其中多数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在筹建欧美海外研发中心,继续寻求海外并购。数据显示,当前亨通海外投资超8亿美元,每年海外营收超10亿美元。
传统产业也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恢复活力。苏州进出口(集团)公司下属丝绸公司与欧洲一家大牌服装企业一直合作良好,前不久对方提出,将减少直至取消订单。因为有了在柬埔寨、缅甸等国的生产基地,广交会上国外客户明显增多,这个麻烦也就不再成为问题。
新兴产业更是迎来机会。去年12月,越南北江省云中工业园年产能700兆瓦的14条高效多晶电池生产线投产,总投资1.36亿美元。这只是常州天合光能“走出去”的动作之一。几年间,这家公司投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的太阳能项目均已投产运营,跨国经营足迹遍及63个国家。
2016年,江苏省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222个,已覆盖64个国家中的54个,协议投资额30.9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投资15.4亿美元。
江苏还十分重视对外社会人文交流合作,制定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专题实施方案。目前,全省已与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缔结友城307对,位居全国首位;并先后组团赴文莱等十多个国家举办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增设“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1000万元,分配给了沿线国家300多名学生。
从“重资产投资运营”到“轻资产管理输出”
两种模式分享新机遇
7月31日,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投资合作协议签订。这是江苏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合作项目。
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位于阿布扎比港哈利法工业区。正是看重江苏开发区建设经验,国家发改委将这个项目确定由江苏牵头负责。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赵建军说,这个园区以政府搭台、国有企业主导为开发模式,设立管委会。经过短短半年左右时间,首批拟入园的5家企业签署投资协议,投资额约3亿美元,预计将为当地带来1400多个工作岗位。
江苏根据不同情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两种不同的合作模式,一是“重资产投资运营”,即探索组建境外园区开发投资公司,采用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设计、投资谈判、招商引资、建设运营;二是“轻资产管理输出”,即探索组建境外园区管理服务公司,不直接开展园区投资建设,而以复制输出园区管理模式、牵头开展运营服务为主,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分享江苏经验,复制开发区建设模式,兴建各类境外园区,成为江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新探索、新实践。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介绍,由江苏省投资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印尼双马农工贸合作区、坦桑尼亚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被确认为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另有一批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正在迅速崛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