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家教家风与立德树人(2)

肖群忠:家教家风与立德树人(2)

德教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

家训,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也有夫妻间、兄弟姐妹间的嘱托和诫勉。它的形式丰富多样,但都具有言简意赅、思想内容精粹、实践针对性强、文字浅显易记、易于教化实践等特点。

家训是家教、家风的文本规范体现和经验积累。家教是长辈对于晚辈的实际教育活动。家训家教的基本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家教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培育出品德高尚、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家训与家教培育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良好家风则构成了立德树人育才的良好家庭环境与风气。

传统家训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几个方面。

《朱子家训》的作者是宋代大儒朱熹,他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力求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朱子家训》必然以道德作为其核心,其内容体现出对五伦关系及其道德义务的宣扬,当然也涉及到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个人修养,但其开篇却是先讲各种人伦道德义务,具有某种非家训而呈国教的意味。他的儒家宗师地位,使他所写的家训就更多的具有官方正统道德宣示的意味,如其开宗明义就说:“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当然家训这种文本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朱子家训》除了这种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宣示外,也有一些人际之道的教训,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涉及齐家与个人修养的如“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朱柏庐《治家格言》显然以治家为重点,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方式和齐家之道。它仅522字,但其巨大影响却一直延续到当代。其文首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些讲究家庭清洁卫生,注意安全,节俭持家,礼貌待客,未雨绸缪等等思想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这些人际之道、处世之方也为中国人所长期珍视。

吴越钱氏家族是指吴越国开创者钱镠及其后裔。钱镠为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国王,对杭州和江浙一带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其子孙代代有名人,如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当代政治家和学者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皆是其后裔。《钱氏家训》作为一本王家家训,既包括修身、齐家内容,也包括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四个部分分得非常清楚,即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体现了传统家训的修齐治平的全面追求。一般家训涉及国家政治治理内容的不多,由于它是地方王家家训,因此,在第四部分专门讲政治治理原则和个人官德官守。比如:从政的基本原则:“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治国不可能不谋利,利以养民济世,如何谋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另外,还讲到了官员的品德修养问题:“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集思广益,力戒“愚而自专”,保持谨慎、谦虚、礼让之官德情操。最后要坚持“节用”的理财原则,“进贤”的人才原则,“兴学”的强国原则,“交邻”的邦交原则:“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都是宝贵的政治历史经验的集中表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