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举措构筑创新型江西
核心动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记者:新动能覆盖了一二三产业,既要培育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也要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些都离不开科技支撑。江西从哪些方面推动科技创新?
刘奇:科技创新是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动力,也是江西的一大短板。为推进创新型江西建设,我们制定了创新发展“1+N”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体来说有4个方面:
第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投资奖补、贷款贴息、投资入股和税收优惠等办法,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银行发展科技专项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提高研发支出GDP占比。
第二,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科研合作。围绕我省LED、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优势产业,组建创新联盟。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平台,构建多方参与机制。
第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科技职能转变,出台了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推进科技评价机制和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创新,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第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我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赣鄱英才555工程”等人才工程计划,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实施“赣籍人才回归创新创业计划”等,把更多“赣才”引回江西干事创业、报效家乡。
打造赣江新区发展新引擎
战略定位:培育新动能的“主战场”,先行示范的“试验田”,对接国家战略的“桥头堡”
记者:赣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全省新动能发展谋篇布局中的定位是什么?在推动新区发展上,江西有什么具体措施?
刘奇:赣江新区是全国第十八个、中部地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将以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为战略定位,着力构建“两廊一带四组团”发展格局,即昌九产业走廊、滨湖生态廊道,昌九新型城镇带,以及昌北、临空、永修、共青四大组团,打造全省创新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区、合作的示范区和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点。
在经济发展上,我们把赣江新区作为培育新动能的“主战场”。依托国家级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多个省级产业园区,推进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向新区集聚,引导新动能向新区布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新引擎。
在改革创新上,我们把赣江新区作为先行示范的“试验田”。全面抓好简政放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等共性改革任务,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重点在绿色金融、投融资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力争形成一些有影响力的重大改革创新示范,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对外开放上,我们把赣江新区作为对接国家战略的“桥头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分工协作,深化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合作。推广借鉴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培育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
总之,新理念是我们实现新发展的根本引领,新动能是我们实现新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形成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强大合力,向党中央交上一份合格的江西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