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基金力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2)

首钢基金力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2)

摘要: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业公社服务的企业达到6000余家,储备企业50万家,培育出97家雏鹰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128家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当初,正是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东风,首钢基金公司应运而生,其使命一是发挥基金引导放大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为首钢老工业区重振和产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在曹妃甸为新成立的企业和新建设的基础设施提供金融和综合服务支持。

对于第一个使命——建设首钢北京园区,首钢基金公司一马当先,成绩斐然。首钢北京园区位于北京石景山首钢老工业区,占地8.63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060万平方米,是北京市区内唯一可大规模联片开发的区域,已列入国家首批城区老工业区改造试点。传统老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存在投资体量巨大、投入产出周期难匹配、规划建设历经时间较长等困难。为此,首钢基金公司设立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老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和农业银行、中国人寿等合作,创新融资渠道。此外,首钢基金公司还深度参与园区优质项目落地与发展,打造首都经济新增长极。其中,首钢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前期项目——侨梦苑·北京侨商创新中心已经启动,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已正式落地该项目。未来将以“侨梦苑”建设为核心,依托紧邻长安街的区位条件,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服务基地,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经济结构,对于推动首都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使命的抓手就是建设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首钢基金公司今年发起设立“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一期规划10亿元,将公司“基金+基地+产业”的创新模式复制到示范区内,引资、引智、引业并重,通过资本运营和金融平台这根“扁担”,挑起首钢北京和曹妃甸两大园区,发挥母基金的杠杆放大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共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目前,该示范区基金已储备项目10余个。其中,“中欧新型建材项目”一期计划投资5亿元左右,将在曹妃甸建设新型建材生产线3条、新型建材示范展示中心、研发中心、物流园及配套行政设施等。该项目的建设模式还将应用到北京新首钢园区和雄安新区建设当中。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供给。有效投资一头连着需求端,一头连着供给端,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的最佳利器。理想的投资应该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将效用提到最大,引导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因此,扩大有效投资,选择正确的投资领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面。为此,首钢基金不忘初心,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服务创新创业。

首钢基金公司旗下的创业公社,短短3年即成为我国“双创”服务业的领头羊之一。作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业公社服务的企业达6000余家,储备企业50万家,培育出97家雏鹰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128家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其中,5家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孵化企业估值超200亿元。孵化企业生产的多款AI、VR及高科技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刻引起众多消费者的追捧。

日前,首钢基金公司还与浦发硅谷银行合作,成立国内第一只投贷联动基金,助推北京市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引领“双创”国际化潮流。

“为改变而生,为创新赋能”,这是首钢基金公司的愿景。中标北京新机场停车楼工程,推进立体停车项目、智慧城市建设;旗下首颐医疗健康投资集团结合国企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要求,整合首钢集团内多家医院,进行市场化专业运营……一个个服务实体经济的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首钢基金公司以“资本驱动产业发展,产业承载资本运营”双措并举,在实践中坚守初心,创新探索,交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李雪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