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额济纳旗退休干部图布巴图植树防沙15年

内蒙古额济纳旗退休干部图布巴图植树防沙15年

摘要:15年来,光是运水,图布巴图就骑坏了7辆摩托车。一开始用毛驴拉运塑料水桶,效率很低,后来他就改用摩托车拉运,最早的小摩托能载8个8斤重的水桶。

辽阔阿拉善,茫茫戈壁滩。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这个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面积同海南岛差不多的镇子被巴丹吉林沙漠团团围住。东风镇的年降水量不足37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700多毫米。车开了两个多小时后,一大片绿色猛然映入眼帘。

车停下来,记者见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退休干部图布巴图,这个身高不足1.6米的老人从梭梭林下满脸笑容地向记者走来,“欢迎欢迎,我就是图布巴图”。

 

图布巴图在给小树浇水。 邓 华摄 

  欠了“账”,退休也要还

2002年,古日乃苏木还没有并入东风镇。先后担任苏木达(乡长)、人大主席的图布巴图刚刚50岁,但工作已满30年。按当地当时的政策,可以告老还乡、享清福了。

工作时忙忙碌碌的图布巴图决定退休后先出去转转。到南方旅游时,有人问他从哪来的。“额济纳旗。”“知道,不就是那个刮沙尘暴的地方嘛!”图布巴图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本准备继续旅游的他,不到一周便打道回府。

“我的家乡哪能这样被人记住呢。”图布巴图领着记者看沙地周边的芦苇,“我小时候,古日乃芦苇翠绿,是一大片湿地,只有从飘出的炊烟里才能找到苇丛里的蒙古包。骑着骆驼过林地,衣服常被茂密的梭梭挂住”。

然而,再好的生态环境也经不住人的折腾。伐木烧炭、粮食自给、换新树种……几个回合下来,古日乃落得个“一干二净”。

大风一起,巴丹吉林的沙子就“活泛”了,沙尘暴遮天蔽日。“风起西伯利亚,沙起额济纳”,一度成为媒体热词。“我当苏木达的那几年,主要精力都在抓牧业税入库,生态建设没放心上。”图布巴图开始反思,“结果,乡亲们没富起来,环境也变得更差了,我是欠了生态‘账’的。”

曾主导第二轮草原延包的图布巴图知道,在临近巴丹吉林沙漠12公里处,有一块近万亩的荒漠。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寸草不生、无人问津,常常有气旋卷起黄沙,滚滚而起直冲云霄。号称新的“大漠孤烟”,令人望而却步。

办退休手续的那天,图布巴图带上了去巴丹吉林边缘承包2000亩荒漠种树防沙的申请书。苏木领导看到申请书后哈哈大笑:“老领导啊,牧民们一辈子侍弄草场放牧牛羊,论身体、论经验哪点不比你这个当干部的强,人家都不敢揽这营生。您这小身板,小心别叫‘大漠孤烟’给吞了!”图布巴图听了不为所动。老伴也劝他:“去公司你是往回拿钱,去治沙可是往外掏钱啊!”图布巴图仍旧笑而不答,继续递上申请。同事们见他态度坚决,只得给他盖上了古日乃苏木鲜红的大印。

“我大学毕业后,有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机会,但我选择回到家乡古日乃。工作以后,我先后在额济纳旗水电局、经管站、财政局工作,我三次要求回到古日乃。”图布巴图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退休了,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我还要留在古日乃治沙种树,这是我的最佳选择”。

 

图布巴图(右)和妻子在查看树苗。 经济日报记者 陈 力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