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画廊:用信息透明匹配慈善热情

小朋友画廊:用信息透明匹配慈善热情

8月29日上午开始,很多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一个公益活动,这个名为《去“小朋友画廊”,用一块钱鼓励他们的天真与天赋》的h5,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刷屏了无数人的朋友圈。参与活动的用户每购买一副特殊人群的画作,就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

“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一经推出,立马就呈现出刷爆朋友圈的态势。截至8月29日13时,整个项目筹款金额已突破1000万元。从参与人数来看,这是一次全民级的公益活动,也是一次成功的慈善营销。慈善事业运用互联网+,并附加艺术元素,立马就展现惊人能量。

但随着活动的不断火爆,也引起了一些质疑,从各方言论来看,质疑大抵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这个活动是真的吗?第二,根据新《慈善法》,开展公开募捐应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信息,这家募捐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格?第三,许多画作还是给人极大的艺术感,乃至是视觉冲击,真的是自闭症患者、脑瘫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智力障碍患者等群体的孩子所画吗?背后有没有人代笔?

对慈善事业来说,有质疑终究是好事。因为,有质疑才有关注,也才有相应的监督。面对质疑,腾讯方面及时回应,称“小朋友画廊”是一个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没有“投资商”。同时,相关募捐机构的公司介绍,资格证书等也能同步查询。至于代笔的质疑,笔者朋友圈一名做公益慈善的人士表示,讨论画作有无代笔,是否值得花一元钱支持没多大意义,“小朋友画廊”的立意并非要培养艺术家,而是看到艺术对特殊人群的疗愈作用。

事实上,慈善事业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运用成了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则什么都好,用不好反而会戕害慈善事业,甚至是戕害公众参与的热情。因而,对于“小朋友画廊”这样的慈善活动,就必须用信息透明匹配公众的慈善热情。

清华大学教授程文浩指出,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正在出现爆发性增长,但公益基金会的透明现状仍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正是因为慈善不够透明的现实,才导致许多人的“质疑”。事实上,活动发起方也表示,项目后续的善款使用情况将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定期公示,并接受公众监督和询问。对慈善事业来说,只有用信息透明撑起公众的慈善热情,才能让阳光照进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孩子的心里。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