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巡视实践中应把握好五个关系

在巡视实践中应把握好五个关系

摘要: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在治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巡视制度的落实,“紧盯问题不放,早发现早报告,由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提出整改要求,更加注重抓早抓小、标本兼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充分发挥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警示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实现任期内巡视全覆盖,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赢得党心民心。日前,党中央又出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一党内监督制度化的重要成果为深入推进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条例》,使巡视制度真正有效管用,需要在巡视实践中正确把握以下五个关系。

正确把握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从首轮巡视聚焦作风、纪律、腐败、选人用人4个方面,到紧扣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查找问题,再到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政治生态,巡视工作的政治定位越来越精准,目标任务越来越清晰。政治巡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新《条例》与时俱进将这一成果写入,可以说抓住了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深化政治巡视,明确政治巡视要求,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就要正确把握政治与业务的关系,这是因为,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更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任何领域、任何部门的工作,表面上看是业务工作,但实质上都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工作,无疑都要贯穿和体现着政治要求,都应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把握、思考、谋划、开展。政治巡视首先要把好政治关,把政治和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善于从具体业务工作看政治方向的偏差,坚持以下看上、小中见大,从政治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督促被巡视党组织从“四个意识”上找差距,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纠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问题,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正确把握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新《条例》明确提出要形成监督整体合力,这就需要巡视工作始终要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巡视前,充分听取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信访等有关部门介绍的情况,认真梳理归纳问题线索,制定深入了解工作方案,巡视中,协调纪检监察、审计、政法等单位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进驻后公开信箱邮箱和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访,组织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话,多方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反映问题和情况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监督优势,形成多种监督力量对违纪问题的合围态势。巡视结束后,公开反馈意见和被巡视党组织整改情况,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充分体现出党内监督的严肃性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巡视监督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

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一以贯之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创立伊始便有关于党内监督方面的实践传统。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探索和创新,不断深化和拓展。无论是巡视作用的发挥、全覆盖的实现,还是“回头看”成为常态,无一不体现着巡视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从中央层面,第一轮巡视就打破既有模式,实行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不搞“铁帽子王”。从常规巡视为主到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突出“专”的特点,紧盯重点人、重点事,精准发现。探索“机动式”巡视,针对干部群众反映的一个人、一个具体问题去,机动灵活、高效突破。从巡视组层面,不少组快速适应巡视“一托二”“一托三”的要求,除了按巡视单位纵向分组外,同时设立线索组、综合组和专题组等横向工作小组。“两(三)纵三横”的人员组织方式充分调动每位同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工作中还形成了一事一报告、一轮一总结制度。针对不同被巡视单位的特点,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谈话提纲,开展应知应会党建常识测试,查阅党组织会议记录、领导干部档案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党费收缴情况。这些有效做法在每轮巡视中继承和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实践表明,巡视监督之所以有效管用,一个重要经验是勇于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大大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树木”就是党员干部个体,“森林”就是干部队伍整体,也包括一个地区、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树木”构成“森林”,“森林”包含“树木”。巡视工作服务于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目标,就要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局出发,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深入了解被巡视的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状况,结合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用从严治党的尺子来衡量“树木”和“森林”,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因此在集中巡视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重点不能泛化,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跟着感觉走,满脑子都是线索和案件,从而失去对全局的判断和把握。必须突出重点,形成足够震慑。要重点紧盯“关键少数”不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要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的问题,落实政治巡视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督促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持之以恒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震慑作用,遏制腐败增量。

正确把握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在治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巡视制度的落实,“紧盯问题不放,早发现早报告,由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提出整改要求,更加注重抓早抓小、标本兼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充分发挥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警示作用”。虽然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巡视监督、巡视整改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得还不彻底,一些问题还可能再冒出来,需要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防范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方法论上,治标走向治本的巡视工作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发现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宗旨,在准确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问题解决能力。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和相关部门要举一反三,找出病灶,打破利益藩篱,改革体制机制,扎紧制度笼子。由此,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反腐、防腐工作的制度性建设要常抓不懈,进而形成完善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让党内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党内监督体系。通过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以改革精度提升群众满意度。惟其如此,全覆盖的执政党巡视制度及其治标治本作用,才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

(徐遥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