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于飞:给文化展示插上科技的翅膀

袁于飞:给文化展示插上科技的翅膀

200万年前,人类如何围猎一头体格庞大的猛犸象?

2400多年前,皇室贵族出行时乘坐的礼仪用车有多豪华?

未来,如果真能去遥远的火星上生活,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现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可以零距离探寻。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以及公众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升级,一些注入科学基因的文化项目应运而生,“火”了起来。而科学基因的注入犹如画龙点睛,让人们享受到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感受到科学与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1.与科研同步,感受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如何生存

一头体格庞大的猛犸象深陷在泥沼里,引来四五个兴奋的古人类,他们有的举着石块,有的手持削尖的木棍一起加入了围猎……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博物馆里还原的令人震撼的一幕远古场景。

“古人类围猎猛犸象的场景,是根据科学家在泥河湾考古发掘的猛犸象化石分析还原的。”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谢飞解释。泥河湾,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目前,中外科学家在这里已经发掘出各时期人类遗址多达260多处,而且还不断有新发现。

除了泥河湾博物馆,目前当地正在大力推进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我们想让公众零距离观察或亲身体验泥河湾的旧石器文化。”河北省阳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付有才告诉记者,该遗址公园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立项,规划建设科普广场、泥河湾研究中心、考古探寻体验基地等,“泥河湾研究中心主要面向泥河湾考古的科学家开放,全世界的人类学者都可以到这里来做研究;科普广场主要面向公众开放,让公众直观了解科学家考古的研究成果;考古探寻体验基地主要面向游客,可以让公众亲身参与泥河湾的考古。”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等专家们看来,挖掘遗址资源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相得益彰,研究机构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更多研究成果的涌现,而且也能让泥河湾博物馆和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同步更新,同步“成长”。

“有了考古的科学基础,泥河湾的旧石器文化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利用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我们可以不断复原一些有科学依据、能够吸引观众的场景。”谢飞说,“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就会有新变化,观众每次来参观都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内容,还能亲自参与到一些考古场景中去。”

2.跟随摄像头,看到历史细节的最精微处

将考古遗址的科学发掘和文化展示结合起来,河北阳原并非首个地方。

2017年2月6日,在河南新郑市的郑国车马坑景区,就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直播”——三号坑考古发掘工作全过程向公众开放。除了可以隔一道栏杆观察科学家的发掘过程,发掘现场还设置有巨大的显示屏,考古人员进行发掘时会在头上佩戴小摄像机,在有特别发现的关键节点,还会将图像实时投射到大屏上,游客可以像考古人员一样看到最细微的变化和图景。

这一刻,历史文化对公众来说,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或是枯燥的文字。在发掘现场,刚刚出土的2400多年前郑国贵族出行的“安车”,其细节让公众叹为观止,连车体表面上的红漆、鬃漆、车幔、彩色席纹等遗痕都隐约可见。

“利用一些科技手段,让公众走近考古现场,调动人们对考古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让历史文化更有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因为这时他们不再只是旁观者,已经是一个参与者了。”谢飞说。

谢飞表示,公众看着考古人员在现场小心翼翼地处理文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会使公众更加理解考古科学,爱惜文物。

数据证明,谢飞的判断是正确的。利用科学手段开放考古,大受公众的欢迎。据郑州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正在发掘的三号坑累计参观人数超过十万人次。其中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参观,而且在现场不时向考古人员发问。

3.模拟真实场景,让火星生活从科幻走向现实

以前,关于火星的知识,人们往往只能通过图文资料,或通过天文馆的球幕电影来获得;在火星上的生活,更是只有通过科幻电影或小说来想象。不过,最近落户青海的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却让火星从遥远的太空“落地”。

“近年来,中国、美国、欧洲等都发布了火星探测计划,加之《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科幻电影的热映,使火星文化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很热。但人类真正要在火星上生活,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短期内还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带你们体验火星生活。”日前,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项目策划人、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刘晓群说。

“通过道路设计,使得荒漠仿若火星表面,仿造真实的太空舱,打造全封闭高仿模拟火星驻留基地,给在模拟基地里面参加体验的人提供罐头、压缩饼干等太空食品……”刘晓群说,“我们这个文化项目,最大的特点便是以火星现有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尽可能让参与者体验到在火星上的真实生活。”

“文化项目注入科学基因,就好比给文化插上了科学的‘翅膀’,会使得文化产品更吸引人,文化消费体验效果更加生动逼真,文化内容的传播也就更富于成效。”刘晓群说,“以青海这个项目为例,我们是想借助模拟基地科普火星知识,最终让参与体验的人意识到地球生活的美好,共同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