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味更厚重

让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味更厚重

摘要: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厚重而深邃,我们要想继承、要想深刻地认同中华文化,对节日文化内涵的学习和领会,无疑是有着关键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随着中秋节日益临近,节日气氛开始日渐活跃,各类话题也开始多起来。有谈月饼新标准的,有谈月饼质量监督的,有谈月饼价格、月饼市场行情的,还有谈自己如何做月饼的……总而言之,不一而足,“月饼话题”几乎成了时下中秋节的全部内容。

当然,不管是从监督还是从新制作标准上谈月饼,目的是要保障国人能够有一个健康的月饼消费环境,置于食品安全的大背景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从价格、销量、市场行情等方面谈月饼,凸显了我们的反腐成效以及社会风气转变得明显,无疑也是值得一说的;而从表达亲情等角度讲,去市场上买来月饼馈赠亲朋,固然是一种常规的表达方式,但将自己动手、用心做出来的月饼拿去赠送亲朋,无疑更是一种表达心意的新颖方式,就此而言,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谈月饼的制作方式,无疑也是一种过中秋的有效表现形式。

问题是,我们过中秋节的真正含义,难道仅仅就是“月饼节”、生意节吗?

众所周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中秋节,吃月饼以及与月饼有关的东西,应该只是我们时下过中秋的一少部分内容。而附着于吃月饼等之上、之外的思念故乡、亲人,祈盼丰收、幸福等文化内容,才是我们过中秋节的核心。但遗憾的是,时下不管是网络、舆论还是常见的传统媒体上,近些年来每到中秋节,呈现给我们最多、让人最记忆犹新的除了月饼,恐怕还是月饼,过节的意义似乎有些肤浅。而真正意义丰富的其他厚重中秋文化,却是少之又少,甚至完全就没有呈现。

更让人纠结的是,除了中秋节我们缺少必要的节日文化烘托和传承之外,其他诸如春节、端午节等,都存在类似问题。这一点,从我们很多孩童一代对这些节日的认识偏狭,如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春节就是穿新衣裳、领压岁钱,元宵节就是吃汤圆等一知半解和过于肤浅简单的观念中,可见一斑。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厚重而深邃,我们要想继承、要想深刻地认同中华文化,对节日文化内涵的学习和领会,无疑是有着关键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曾精辟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而包括中秋节等在内的节日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很好继承的载体。

显然,让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味更厚重,应当成为当务之急。而要做到这些,无疑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对媒体来说,每到中秋节等节点,在大力宣传直观的“月饼”等相关事宜外,更要引导社会舆论更多关注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学校、家长来说,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教育孩子明白过中秋节等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不是仅仅吃月饼这么简单;对宣传与教育部门来说,可以把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硬任务,给相关方面下达明确的普及任务目标。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