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峰: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思想政治准备

李洪峰: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思想政治准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的几点体会

迎接十九大、召开十九大、贯彻十九大,是今年我国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是一篇总结性讲话;对于党的十九大,是一篇引导性讲话。十九大将作出什么样的重大政治宣示、将解决哪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仔细研读这篇讲话,都能得出确定性答案。这篇重要讲话的根本意义,是为迎接党的十九大作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理论准备。认真学习这篇重要讲话,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思想,把全党思想统一和提高到中央精神上来。

一、历史性变革和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那么,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和理解五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呢?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二是,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三是,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五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

回顾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对我们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对我们党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有很深切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战略定力的伟大政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承受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承受的艰难困苦,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战胜的风险挑战,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而成为历史的强者、时代的强者,领导中国人民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强大战略定力,是一条根本原因。我们党的战略定力,包括战略自信、战略清醒、战略前瞻等丰富内涵,是我们党战略智慧的重要内容。有了强大战略定力,才站得稳脚跟,才担得起风险,才把得住大局,才看得清方向。

中国共产党又是具有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优良传统的伟大政党。毛泽东开创了我们党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的优良传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纵观党的历史,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对开创、坚持和发展我们党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的优良传统,作出了最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到底新在哪里呢?从根本上说,新就新在我国正处于由富变强、由大变强的重大历史节点,新就新在我国正走在强国路上,新就新在我国正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跨越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质上就是强国理念强国思想强国战略。比如,他强调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军梦,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心词就是强大。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中国站起来不容易,中国富起来不容易,中国强起来更加不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必定要强大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信念。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那么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由富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对于我国的大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注重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树立这样的大国形象,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很高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发展是硬道理,强大也是硬道理。发展为强大奠定基础,不发展谈不上强大;强大才能更好地发展,不强大则很难持续发展、很难更大发展。世界上有些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是没有完成由富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对我们党来说,这是新的世纪大考,也是新的伟大革命。

新的发展阶段同样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偏离主题,偏离主题就会迷失方向;也不能偏离基础,偏离基础就会失去根本立足点。偏离主题或者偏离基础,都要犯历史性错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夯实这个基础,打牢这个基础,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十七大,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理论作了系统阐述、深入阐述,从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传递出的信息,可以预期,党的十九大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理论作出进一步阐述。从党的三次代表大会已经作出的阐述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第一,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极为重要,而这种认识又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算起,至少要一百年时间,在这一百年时间里,必然表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不断发生新情况、遇到新问题、展现新特点,要注重在动态中认识和把握国情;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集中的表现是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不完善、上层建筑不成熟。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也不能把三者孤立开来,而应该从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加以认识和把握。

那么,新的发展阶段有哪些具体特点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发展和进步、提高了的阶段。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要看到我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与改革开放前的发展阶段有很大不同,与改革开放初的发展阶段有许多不同,与十八大以前的发展阶段也有明显不同。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近年来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一个很大不同、一个许多不同、一个明显不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发展和进步、提高了的阶段。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虽然有了巨大进步,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仍然没有变。上述“三个不同”是基本事实,“四个没有变”也是基本事实。“三个不同”的基本事实加上“四个没有变”的基本事实,就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事实。我们看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而绝不能从概念出发,一定要全面地看,绝不能片面地看,特别要注意把握新的发展阶段变和不变的基本方面。

第二,新的发展阶段是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的关键阶段。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的同时,强调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关键时期这个定位极为精准、极为重要。三十年看十年,十年看五年。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国内外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和关键时期的内在逻辑、内在联系。新的发展阶段,就是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制约瓶颈和突出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就是顶住复兴进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和压力、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更进一步地说,就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关键阶段。因此,新的发展阶段必然是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的关键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要向法治要稳定。

第三,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最重要的是两点,一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由世界后列走到世界前列。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但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其他各方面建设没有相应地跟上来,有的甚至严重滞后。新的发展阶段,在继续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民素质建设提到更重要日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补短板、还欠账、强素质,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另一点是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人民群众身上、放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上。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是我们党的建党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观念是我们党的根本观念。从而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第四,新的发展阶段是党的思想作风面临更大考验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对党的思想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反复强调,今天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在迅速变革、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保持好的思想作风特别是实事求是至关重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领导干部要坚持政贵有恒,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对已经部署的重要任务、关键工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一锤钉下去,抓常抓细抓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他提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既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又是对当前干部作风的迫切要求,一定要好好学习领会。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