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报亭消失需正视媒介创新

面对报亭消失需正视媒介创新

北京报刊亭最多的时候有2400多个,现在还剩下1000多个,计划是3年内逐步取消。全国范围内,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报刊亭也正在加速消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邮政报刊亭数量为30506座,比2008年减少2万座。而早在2012年,郑州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报刊亭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也在今年3月称将拆除城区内现有的全部报刊亭。

报刊亭的消失是一种必然。对此,很多人忧心忡忡,认为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它的消失也可能使其代表的文化氛围和内容也一同消弭。然而,这只是一种表象。在报刊亭消失的同时或之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4G网络全面覆盖。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交,移动阅读正成为新的文化象征。

文化象征会消失,但文化并不会消失,而是以更为丰富多彩和斑斓缤纷的形式呈现。从纸媒到数媒只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人类对文化、知识和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却从未改变。沉舟侧畔千帆过,纸媒现在是不是“沉舟”还不好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帆超越的事实是注定的。

不过,现在认定数媒将全面代替纸媒还为时过早。在探讨纸媒是否会沉没时有一种观点,认为纸媒在传播知识和文化上比数媒更有优势,原因是千百年来人们的阅读定势、习惯、理解和思维已经与纸张上印刷的内容完全适应。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大学生阅读内容完全相同的纸质书和电子书,以分析大学生对两者所载内容的理解能力。试验要求大学生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列出文章的关键点,三是提供其他任何让他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相关内容。该研究得出结论:参与试验者对于印刷内容的整体理解优于数字阅读,涉及具体问题时受试者阅读印刷内容的理解程度明显更胜一筹。但其也有矛盾之处: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阅读数字内容;阅读数字内容的速度明显快于阅读印刷内容;学生认为自己对数字内容的理解优于对印刷内容的理解。

可以预见,当一种技术或技术创造的产品成为人们的喜爱之时,就会不可阻挡地会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内容和习惯。数媒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原因在于传播快捷、读取方便、存储容易、交流实时、发表便捷、成本低廉。目前各大城市报刊亭的逐渐消失不仅是信号,还是纸媒衰落的现实。也因此,转型是一种必然。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当数媒崛起并一统信息传播的天下后,还会有更新的技术和媒介会与数媒一争天下,并且把数媒当作沉舟而从其旁拍浪而过,例如依赖于DNA贮存和读取的生物媒介,DNA图书和读物就是如此。目前,DNA《莎士比亚诗集》已经制作完成,其体积只有砂粒般大小。只需用DNA测序仪把DNA《莎士比亚诗集》中的信息还原为数字文件,即可进行阅读。

当然,这还是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未来有一天,当技术足以支撑时,就像今天的数字出版和阅读,生物媒体也会大行其道并超越甚至淘汰数媒。人类需要这样的创新,也应当拥抱这样的创新。就像今天,尽管怀念纸媒和市场的需求而有许多纸媒会保留和生存,甚至与数媒双峰分流,但必须接受、适应和拥抱数媒。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