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并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具体部署。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第一,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要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的现代产业优势。
第二,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科技对国民经济发展各重要领域的全方位战略支撑。要加快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机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
第三,推动农村建设事业大发展。重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形成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新格局。
第四,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完善区域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东部地区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使我国产业发展展现全面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注重投资的整体收益、长期回报与外部效益结合。通过破解物流瓶颈、降低生产原料成本等,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快的经济增长。
第六,进一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将极大提高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稳定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