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新特征

徐林: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新特征

【核心看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以这一主要矛盾转变为依据,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重点和改革取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站在发展新起点上,我们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是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针对国际国内环境新变化,特别是发展条件新变化作出新的重大判断。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长,占全球经济比重不断提升。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形成了有效激励市场主体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的体制机制,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储蓄率高的要素“红利”,得以通过国内外需求的持续拉动,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持续低迷,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转弱;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过去10年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制造业成本优势快速减弱;三是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吸纳制造业投资,加入了世界市场竞争;四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快,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国内供给侧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品质服务需求等高端需求,外溢到海外市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到国外采购消费品和优质食品,并到海外留学、旅游、就医等。

上述发展条件变化,使我国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是经济增速可能由过去9%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下降到6%左右的增长。国内外主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的潜在增长率总体上处在6%至7%的区间。考虑到我国对外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且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丧失,再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等条件,以及创新形成的新动能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爆发式突破等因素,今后我国经济可能难以再现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应该认识到,能实现潜在增长率6%至7%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

二是向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需要从微观层面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发展高品质现代服务业,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特别是通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跨界融合创新,使创新创业形成的燎原之势和新动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有利于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追求高品质和高效益,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干预。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赋予企业更大的投资经营决策自主权,更好发挥并激励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从微观上提高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益,为宏观上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