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2)

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中特别是多领域多层级领导岗位的历练中积累得来的,释放出深厚的“地气”和旺盛的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邃政治智慧和独特理论创造,为这一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领袖的产生绝非偶然,领袖思想的形成必有源头。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层级的主要岗位,其成长之路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生和孕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和长期地方领导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活水源头。不少思想都是在基层和地方萌发、生成和发展的,都能够在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找到“根”和“源”,都能够在总书记地方领导实践的讲话和著述中找到原点和注脚。

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厚重底色和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考验,通过苦干得到了群众信任,通过苦熬磨炼了意志品质,通过苦读丰富了精神世界和知识底蕴。正是这段苦难经历的洗礼,淬炼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无私无畏、满腹经纶、内敛厚重的领袖魅力。在那里,“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样的参天大树。在那里,他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真正感觉到“天下无难事”,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无穷底气和历史担当。凡此等等,从中可以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过程,领悟到大党大国领袖的心路历程。

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施展政治才华、展现历史担当的最初“试验田”。他自己也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在正定,他敢为人先,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实施了不少新举措,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情怀、改革思维、创新精神、开放意识、务实作风和责任担当。福建17年多从政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历练和展示的关键期,也可以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期。在福建这块热土上,他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在改革、开放、发展、党建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领导宁德摆脱贫困的努力,他主政福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他在全省治理餐桌污染、推进林权改革、建设“生态福建”和“数字福建”的成绩等,都镌刻在八闽大地上了。主政浙江和上海期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家素质和执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黄金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重要阶段。在浙江,他强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制定并实施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总纲的“八八战略”,着力建设平安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把浙江带上了发展快车道,浙江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2007年,他担任上海市委书记,虽然只在上海工作了7个月时间,但马不停蹄考察了全市所有19个区县,强调牢记党的使命,阐述上海城市精神,推动共建共享改善民生。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全方位思考和实践产生的影响是深入持久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体现了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个人魅力、政治品格与理论品质的高度统一。正是这样的实践积淀和厚积薄发,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扎实根基,成就了他非同凡响的领袖风范,成就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展现出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无比强大的引领力量

当今中国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近4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那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回答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以全新视野作出战略抉择,以顶层设计谋划事业发展,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个伟大”是时代的呼唤,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就是建立在“四个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协调统一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事业发展之中。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无不植根于“四个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四个伟大”实践土壤中生长出来,并将指导夺取“四个伟大”的新胜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明确”。“八个明确”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在“八个明确”中,有的是对于过去目标的提升和完善,有的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概括,有的是全新的理论判断,有的则是对过去模糊认识的澄清。这些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续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最新总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方法论,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坚强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成长而来的,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造福世界的实践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逆全球化趋势凸显,人类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包括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尤其是,中国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领先位置,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比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总和还多。中国不仅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更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方案”。这是当代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最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已经更好地融入了世界,世界也更好地接纳了中国。这些不仅表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的决议,还表现在中国对金融危机影响下复苏缓慢的全球经济的积极引领上,表现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上,表现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标志性事件上,表现在中国在世界治理中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作为上,表现在中国“朋友圈”的日益扩大上。简而言之,当今中国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秉承“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传统美德,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努力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用文明借鉴超越文明冲突、用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断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国际关系更加合理,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何毅亭,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