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米的光影长卷上,115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的汉宫人物栩栩如生,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汉宫春晓图》借助3D投影技术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场景。画家描绘出的初春时节宫中的日常顿时“动”起来了,给人不一样的互动体验。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具有丰富传统文化氛围的国家文物局的展区尤其引人注目。栩栩如生的秦始皇兵马俑借3D打印技术立在展区门口,从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走进”了世界互联网大会。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国家文物局的展示。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3年前就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王勇超看来,只有借助网络的手段,才能让文物活起来。
指尖触摸中华文明 数字经济让历史文物“复活”
“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
3日上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数字经济”再次成了本届互联网大会最热的关键词。
而国家文物局的这些历史文物正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搭乘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
未来网记者了解到,王勇超和他的团队从事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重点项目,将敦煌石窟、莫高窟等文物景观通过技术手段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国家文物局的展示。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摄。
手指点一点,2米高的莫高窟壁画便以立体化全视角的形式尽现眼前,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清晰看见,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尽收眼底,让你足不出户就游览了莫高窟。
这些文创产品将给学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研究等提供鲜活的素材。
“以前研究石窟文物都是整块撬下来,对文物是一种破坏,我们通过高清扫描之后还原了文物的全貌,比现场看到的还要清晰、逼真。”浙江大学文化传媒创新团队的工程师周航易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记者注意到,利用360度全景技术,每一件历史文物的细节精细的展现出来。
洞窟壁画、故宫文物、山水名画……一个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历史文物以VR、3D动画等数字化形式展现开来,象征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瑰宝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复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