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据7月25日《经济日报》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今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影响力显著提升。

105012025072400003394

图为机器人正在制作咖啡。(皇姑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发展态势看,“人工智能+”正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引领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高达80.9%,其与办公、教育、工业设计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智能应用生态。在制造业领域,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84.1%;服务业中,沉浸式文旅等数字化场景不断涌现。这表明,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赋能效果显著,推动生产效率跃升,助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这一阶段的跃迁,既是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抉择,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截至今年4月,专利申请量达 157.6万件,占全球 38.58%,居全球首位。同时,2024 年我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算力总规模达 280EFLOPS,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同比增长27.4%,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让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话语权增强。

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经济发展并非坦途。随着数字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问题逐渐凸显。比如,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损失;部分算法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现象,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制约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多方发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数据使用、平台运营等行为,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出中国方案,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全球规则,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跨越。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阶段,只有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发展与安全共进,才能让数字经济持续释放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宣讲家网 刘纯银)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