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2)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2)

——学习乌兰牧骑的人民情怀

在人民的历史实践中进行艺术创作,在人民的进步中推动艺术进步,是社会主义文艺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列宁指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才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乌兰牧骑立足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采用农牧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自编自演短小精悍、群众爱听爱看的节目,富有民族特色、时代风尚,好听好看又寓教于乐,使农牧民愉悦了身心、丰富了思想、同时传递了文明。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出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与斗争形式,一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我们的许多优秀文艺作品长期葆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深入群众生活,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在服务群众中不断接受检验、在群众口碑中不断完善提高。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演出之初,部队官兵评语是“像娘子不像军”,后经演员多次赴军营体验生活,和战士们一起反复打磨,最终演活了“红色娘子军”。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学习乌兰牧骑,就要发扬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用生活的源泉、人民的智慧反哺创作,以文艺的独特方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拨动大众心弦,引发社会共鸣,进一步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人民奋进的号角。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我国著名音乐家周巍峙同志常说:“要在群众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使每一支歌都代表大众的呐喊。”乌兰牧骑的队员大多出身农牧民家庭,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跳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之余,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深入基层演出时,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积累创作素材,一边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与农牧民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乌兰牧骑队员们坐上了汽车,不再是纯粹的“马车上的文艺轻骑兵”,可是,他们扎根农牧民的精神始终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守。

能够根植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生动再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艺创作才有持久的生命力。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衡量文艺创作的质量和水平,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喜欢不喜欢。我们学习乌兰牧骑,就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从群众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对艺术千锤百炼、精雕细琢,不断提高创作质量和水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上,乌兰牧骑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60年来,乌兰牧骑一直坚持到一线牧区演出,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正万众一心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之中,而这一伟大事业,本身就是亿万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演出的奋发图强、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投身这一伟大的时代进行文艺创作,我们要像乌兰牧骑那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热情讴歌伟大的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