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强:新时代要有怎样的思维担当与胸怀

丁晓强:新时代要有怎样的思维担当与胸怀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是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所在。这个概念的提出,突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这一思想主要创立者的战略思维、使命担当和世界胸怀,反映了这一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新时代的战略思维

如何与时俱进地概括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实现了理论创新的新飞跃。关于中国梦、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等,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四梁八柱”。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作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初步概括。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把新时代作为新思想的重要理论特征,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的完整表述。

深刻的思想必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并提出了关于领导干部要掌握战略思维、历史性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等要求。战略思维从广义上说可以涵盖上述其他思维,狭义的战略思维主要指的是全局性思维;历史性思维是一种长远性思维;辩证思维是关于战略重点的思维;创新思维是问题导向性思维,在战略意义层面则是主动权和突破方向的思维;底线思维是战略的基础性思维;法治思维是关于规则的思维。这些直接构成了新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特征。

“时代”是一个比较灵活的历史性概念,通常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大时代可涵盖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阶段,如封建时代;小时代可指人生的一个阶段,如少年时代。今天,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或时代特征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时代,主要不是历史学上的时代划分概念,而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角度提出来的。它可以理解为一个战略判断,是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行动纲领的基本前提。

其中,中国梦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可见,关于新时代的内容描述,就是中国梦关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内涵展开。

进一步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伟大梦想,就是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战略目标。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就是新时代的战略方向。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就是新的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历史定位。

在明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作出了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战略形势判断,作出了关于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安排,作出了关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并提出了14个基本方略。这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新时代替换了新阶段的提法。一般认为,新阶段是一个客观性表述;新时代则具有浓烈的主观实践色彩,体现着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

关于新时代,恩格斯曾经说过,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在德国社会民主党1883年创办的《新时代》杂志上,恩格斯发表了许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列宁论新时代,特别强调哪个阶级在时代的中心能否起到主体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说“开创了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曾于1921年6月组建过“新时代丛书社”,出版马克思主义书籍;1923年4月,毛泽东和李达在长沙创办《新时代》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从语境中可以看出,新时代是人们积极奋斗、争取实现新目标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中,特别重视历史的思考。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正是从历史切入来论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提出,积聚着中华民族深沉的历史抱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担当。

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体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的“三个意味”: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怎能不使人满怀豪情,又充满使命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它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深入领会新时代的深刻意蕴,以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时代的世界胸怀

所谓新时代,不能局限于民族国家的狭隘时空,而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的“三个意味”,同时也揭示了新时代对于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说:“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说:“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作更多的贡献。”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从6个时间段出发回顾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进行考察,令人印象深刻。

这样的一个新时代,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所以,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两个伟大的梦想。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第一个梦想是实现第二个梦想的基础。新时代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更高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推动世界走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新的历史起点。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新时代的战略判断,不仅开辟了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表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作者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