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熔铸史。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本文立足历史高度,贯通精神血脉,围绕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展开深刻探讨,为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推进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启迪。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彪炳千秋的史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奋勇搏击,迎难而上,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14年的抗战岁月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战期间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高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惊人地达到5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组组震撼的数字,一张张骇人的照片,一幕幕惨痛的影像,无不揭示着那段令人极其悲痛的历史。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这个灾难,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永远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远离了战火硝烟的岁月,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当前的中国,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历史之镜需要时常擦拭,走得再远都不能忘却过去。我们必须铭记历史教训、激发奋进力量,厚植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万众一心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行。
2025年4月6日,观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听讲解员讲抗战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这些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不畏强暴、无惧艰险,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是鲜血和生命,为救亡图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也写下了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的雄壮史诗。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奋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牢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牢记英雄们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生命、作出的伟大功绩,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用英雄的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将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用心用情守护好先辈先烈创造的红色事业。
纵览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与此同时,中国不断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惠及世界,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敞开怀抱,欢迎各国共享发展红利,并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023年9月18日,人们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面对亡国灭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经过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这种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的斗争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强大力量。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可以说,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气概,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14亿多人民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万众一心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在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中赢得战略主动,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宣讲家网 张新峰)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