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传播好新时代中国声音

毛莉:传播好新时代中国声音

“海外对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内政外交表现受到好评。相比年长群体,海外年轻人(18—35岁)对中国内政外交表现评价更高,整体印象更好,对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的看法也更为乐观。”1月5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报告》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调查机构共同完成,通过对全球22个国家1.1万多个样本的调研分析,力图客观、全面呈现国际社会对2016年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国家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

这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连续第五次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以往相比,此次调查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中餐与中医药文化体验等热点话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形象与传播。

《报告》显示,中国国家整体形象延续了近年来稳步提升的势头,中国未来发展赢得海外信心。预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呈加速增长趋势,2013年为17%、2014年为20%、2015年为24%,2016—2017年上升至33%。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赢得国际赞誉。总体来看,近六成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表示认可,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更是高达71%。高铁是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其次是载人航天技术和超级计算机。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更加闪亮。《报告》显示,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印象是“全面从严治党”,其次是“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具有高度凝聚力”。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道路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有经济占主体”等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道路的两大主要印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加分项”。《报告》显示,2016—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比例从2014年的6%增至18%,在印度尼西亚等沿线国家的认知度达到40%以上。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受访者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以及全球治理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

“我们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表示,近年来,中国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外宣工作协同作战、打组合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始为外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了解、认可。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海外年轻一代对中国印象更为积极。这不仅是因为与深受冷战思维影响的老一代人相比,年轻一代思维更加活跃,不太容易受刻板印象羁绊;也与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加深人文交流,青年一代人际交往持续扩大有直接关系。

引导国际社会了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讲好新征程上的中国故事,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

王刚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最佳代言和最耀眼的名片。要加大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效果的调查与评估,及时掌握海外受众的关切、兴趣与疑惑,主动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切实增强中国对外话语权和思想感召力。

“作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大国和世界瞩目的重要信息源,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在国际舞台上以主体身份发布信息、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条件。”程曼丽表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新理念,这不仅是中国对自我的超越,也是对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国际角色正在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从参与者转变为塑造者,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必须适应这种超越式发展格局,增强自觉与自信,在重大国际政治、经济议题上要善于表达、形成话语优势。

做大做强自主民调品牌

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更在于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提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过去对中国评价的话语权主要被三种力量垄断,一是西方的“中国通”;二是西方智库;三是西方民调机构。中国必须夺回评价自我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而做大做强自主民调品牌,是扭转话语权“逆差”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在国际民意调查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表示,西方民调机构的话题设置难以摆脱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无法呈现真实、客观、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我们应努力构建一套去西方中心化的国际民调体系,从理念、概念、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史安斌具体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民调不仅要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数据,更要为国际学术讨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贡献具有原创性的新概念和新理论。第二,对民调进行方法论创新。受“特朗普冲击”的影响,当前西方民调机构纷纷在反思如何改进传统的民调方法。中国学界、智库和民调机构应抓住创建国际民调新体系的最佳契机,研发出一套更科学、更符合社交媒体时代特征的民调方法。第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智库、调研机构的合作。南非一家全球市场调研机构2017年9月发布的对全球100家各类媒体的评估报告中,中国国际电视台被评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最公正的媒体。这个例子说明,相较于西方同类机构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调研机构具有浓厚的“第三方”色彩,评估更为准确、可信。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智库、调研机构的合作,打破美英在国际民调领域的垄断格局。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