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历史眼光,回看走过的路,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必须以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的宽广视野,比较别人的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观念,远眺前行的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要表述为我们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来之不易的宝贵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近代中国170多年不断探索、奋斗、实践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昨天是今天的过往,明天是今天的继续。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自己的历史决裂,只有在审视自己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才能走稳现在的路,规划未来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数先进分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案。然而,简单的复归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之路并没有走通,在企图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时也遇到了诸多险阻。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终于找到了顺应中国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创设了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并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准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接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推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对本国无产阶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劳苦大众剥削压迫基础之上的,本身就蕴藏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境。为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彻底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逐渐成为人类的奋斗目标。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苏联模式为样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其他一些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两种社会制度和现代化道路的竞争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道风景。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主义历史较短,各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上出现了较大偏差,苏联模式及其在各国的实践都出现了严重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不小挫折。

与此相对,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经济总量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13亿多人口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受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回顾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我们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定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理论必须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引起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进一步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底色,不断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标识。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要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17YZD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