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坚定“四个自信” 成就伟大梦想

毛莉:坚定“四个自信” 成就伟大梦想

自信既是一个世界大党的胸怀担当,也是一个世界大国前进的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时,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昂首阔步踏上民族复兴新征程。

  “四个自信”内涵丰富

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是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几十年里成功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让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及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认为,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本前提,也是进行伟大实践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事实,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价值追求,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强大真理力量。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董振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广泛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集中,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聚合共同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同时,政策的连续性保证了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韩振峰看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因,这些宝贵文化资源,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贯穿其中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引着前进方向、提供着精神动力。

“四个自信”是有机整体

如何理解“四个自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青松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先是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实践可以概括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的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固化成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理论提升、制度凝结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展开的。

韩振峰认为,道路自信是根本,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自信是引领,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与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保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体制依托与制度保障;文化自信是支撑,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与雄厚的精神支撑。

从“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不是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四个自信”并列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思想提出,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陈亚联看来,“四个自信”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世界意义,它不仅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理论武装和精神支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能力和战略定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重要借鉴和信心,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并不存在唯一形式的政治民主制度、并不存在西方所鼓吹的‘普世价值’,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建立合适的政治制度、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董振华在谈及“四个自信”的深远意义时表示,道路自信保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理论自信保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制度自信保证我们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用不断完善的制度确保造福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文化自信保证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引领。

 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新的使命,新的召唤。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更需要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必须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亭友认为,坚定理想信念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抱有必胜的信念,才能团结统一全社会的思想和行动,把13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尤其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必须不断践行“四个伟大”。董振华表示,进行伟大斗争所需要的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强大动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坚强领导主体力量,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组织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奠定物质基础;不断把伟大梦想变成现实,则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精神指引。

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在董振华看来,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用主旋律引领社会意识,最大限度凝聚社会思想共识。汪亭友认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反映党和人民意志的政策主张,牢牢占据思想宣传理论战线的主阵地,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更好更有秩序推进,创造充分的思想舆论条件,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