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面向未来,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及其背后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内部治理层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制度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形成的协商民主的内在价值,与西方高举“民主”旗帜,对外强制输出民主价值观形成巨大反差。中国一贯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对外交往层面,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的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坚持政党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相待的世界观。某种程度上,上述观念和原则,都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国虽大,好战必亡”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的当代体现和运用。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千年文明史演绎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思想孕育了这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发展。中国的发展成就、发展观是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国话语权的依据。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及背后的和平理念,不仅是世界的期盼,而且是中国的担当。
三、创新话语体系,探索有效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这么几个要素:讲故事的主体即由谁来讲,讲故事的内容即讲什么、讲故事的形式即怎么讲,讲故事的对象即讲给谁听。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用西方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正本清源,积极生动地阐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大量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从而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从讲故事的主体方面看,包括三个层面:“自己讲、他人讲、共同讲”。
其一,“自己讲”,讲“中国”并超越“中国”。中国人讲中国故事,一定要引发国际共鸣。讲好中国故事并不容易,受众不同,爱听的故事也不同,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差异巨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到什么坡,唱什么歌”。在不同的国家讲故事得因地制宜,除了根据人们的喜好来选择故事之外,更要根据当地的发展状态选择讲故事的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讲故事的方式也要根据对方国家所常用的社交媒体来进行推广,比如通过Facebook、Twitter、Line等渠道来讲故事。还要以个人魅力折射体现中国魅力。纪录片《大道之行》,就是通过剪辑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系列讲话的原声,向全球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讲述中国方案的。
2017年2月28日,国内首个公益专项支持中国故事全球传播的“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千万亿基金”在北京揭牌。“千”指的是数千家能够代表中国形象、心怀讲好中国故事情怀的各类企业和机构;“万”即数万个独特的视听中国故事内容;“亿”即对中国内容喜闻乐见的数亿、数十亿全球受众。“在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基金支持下,‘中国故事千万亿’平台已在全球拓展融合了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形成了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注册媒体用户的传播网络,抵达受众可达数亿。目前已推出数万分钟的中国视听图文内容、近2000个中国故事。”
其二,“他人讲”,即超越“故事”。中国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关键是故事背后的道。道在,自信在。由自信上升为自觉,关键要讲好中国故事之道,中国故事的感召力与说服力体现在突破多元文化藩篱,让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特别是中国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主张。“美国探索频道的三集电视纪录片‘China:Time of Xi’10月16日晚完成首播,这是国际主流媒体首次播出全面、系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节目。该片分三集。第一集‘人民情怀’,讲述中国精准扶贫、医改、教育、高铁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故事,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第二集‘大国治理’,讲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案例,集中阐释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和成功实践。第三集‘合作共赢’,讲述‘一带一路’倡议、蒙内铁路、中欧班列等故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
其三,“共同讲”,更需关注他人、关注世界。中国故事内涵的世界性意义在于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的机制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引导正义至上和各美其美的价值,如中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主张等。隐含着正义考虑优先于利益考量的价值观、尊重世界文明差异、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故事要讲那些发生在中国的,与其他国家具有共通性的世界性问题,这样,外国人既可以当中国故事的听众,也可以讲中国故事。在讲中国故事时还应充分利用好海外支点。目前,中国在海外有6200万的华侨华人,他们对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国情民情有深入的了解,并有充分的人脉,可以充分利用海外上千家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更加便捷地走进所在国。
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客观、全面、生动的中国观,在国际社会中要善于将“中国”和“故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为“中国故事”,塑造世界的中国观。为此,既要防止“有故事没中国”,又要防止“有中国,没故事”的现象。善于应对西方媒体利用所掌握的国际舆论话语权就中国的某个问题大肆炒作。
(作者系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