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4)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4)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符合当前我国实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在重新肯定党的八大的路线及其关于矛盾变化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值得指出的是,决议中把原来八大决议中“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表述改为“落后的社会生产”。社会生产既包括生产力,又包括了生产关系。这样的表述,就更为准确和周延。

党的十二大确认了决议的提法,并载入了党章总纲,党的十三大、十四大继续确认了这个提法。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更为完整系统的表述,就主要矛盾的地位作用、贯穿的历史时期和范围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基本上沿用上述关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中心任务的提法。

党的十八大基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认识,提出“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坚持了“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判断。

但是,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1992年12月18日,邓小平就明确指出:“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第1356—1357页)邓小平在20世纪末就抓住了发展起来后也就是今天我们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也就是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党的十八大之后的认识。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同采访党的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掷地有声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他还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共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与落足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享、共富的论述比比皆是。从这一系列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党的十九大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的表述,已现端倪并呼之欲出了。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