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以“诗”教化 以“美”育人

【2017-10】以“诗”教化 以“美”育人

——浅论《诗经》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余篇,于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照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曲,“颂”是宗庙祭祀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不仅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上古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等人文精神的凝聚与升华,具有磅礴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读诵《诗经》,可以洞明世事。以《诗经》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关雎》为例,它在内容上描写了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与追求,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大胆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其中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既是古人对理想爱情观的诠释,也给许多对爱情产生迷茫的现代人以正确的示范。又如《何草不黄》《采薇》等反战题材的诗篇,不仅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也能让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懂得战争的残酷,进而居安思危,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读诵《诗经》,可以陶冶情操。《诗经》中有许多优美篇章,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创造的意境如梦如幻,读诵之中令人流连忘返,灵魂升华。比如《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化静为动,逼真传神,美人之姿跃然纸上,让人在读诵中,升起一种优美灵动之感。再比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朦胧惆怅间勾勒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宛在水中央”营造的意境更是给人无限的美感。《诗经》中这样的佳句、佳篇还有许多,若能领会其意,反复读诵,久而久之,在美的感染与熏陶下,审美经验与水平自会得到极大提升。

读诵《诗经》,可以修身自律。《诗经》中的作品大多以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为根,颂扬温文尔雅、谦恭有德的君子,抨击失德违礼之辈。如在《鄘风》中有言:“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就在强调修善己身,守理自律的重要性。若能通读《诗经》,就会发觉,其中无论是描写男女之情的文章,或者歌颂君王贤德的诗句,都有一种自律、约束的意味。这种约束,是时代与礼教下的约束,更是被渐渐同化的自我约束。在自我的约束下,人们逐步纠正不完整、不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完成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如《六月》《采薇》等诗歌虽然描写边塞战争,但主要表现的还是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统一的渴望,要求人们自觉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建立一种与人为善的和谐社会关系。

今天,我们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文学素养,可以从阅读《诗经》开始, 传承古人的高尚品格与节操,以涵养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