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摘要:《宣言》之所以石破天惊、光照千秋,主要是由于其中蕴含的“义”和“道”的与众不同。历史上的各种“义”都有着阶级的局限性,而《宣言》反映了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它所主张的“义”就是超越了阶级局限性的“大义”。

马克思、恩格斯于170年前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转折点。《宣言》虽短,却通篇充盈着一股浩然之气,千秋凛然,磅礴无匹,令无数共产党人尽折腰。

《宣言》的发表是一声春雷,令世界惊醒;《宣言》的原理是一轮太阳,照亮了全人类;《宣言》的词句是一把利刀,让敌人闻风丧胆;《宣言》的风格是一个榜样,值得永远学习。

人无“气”则馁,党无“气”则衰。政党是由党员组成的,一个政党是否有生气,主要取决于其党员是否有生气。《宣言》就是共产党人的“养气”宝典,是激励他们不断砥砺前行、能扫除一切阴霾的“正气歌”。《宣言》的正气,来自真理的力量、来自彻底的无私、来自为大多数人谋幸福。这就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差异。《宣言》公开宣称,共产党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党章》要求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党章》誓词要求,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党的十九大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正气”!这就是初心!

一、坚定信仰,贵在“养气”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一个人有坚定的信仰,那么他就可以经受住任何考验。共产党人之所以被称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也主要是由于他们有坚定的信仰。怎样坚定信仰?我们可以从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养气说”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善于“养气”之人,就可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可以做到舍身取义。

汉语中的“气”,是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一种物质形态如空气、冷气等气体,又可以指一种精神状态如朝气、暮气、勇气、士气等。我们所说的“正气”,属于后一种性质。按照孟子的说法,这种气之所以“至大至刚”,是因为它必须“配义与道”,也就是必须与“义”和“道”相配合。一个人如果有“义”和“道”为支撑,他就信仰坚定、底气十足、理直气壮,敢于面对任何困难甚至生死考验。古今中外,一切信仰坚定者,无不有其“义”和“道”作为精神支撑。只不过在不同的信仰者那里,其“义”和“道”的涵义有所不同。

即使在古代,“义”也有大小之分、高下之别。比如王船山的“三义说”认为,君主一姓之兴亡是“一人之正义”,人民之生死是“一时之大义”,民族之兴亡是“古今之通义”。相对于事关人民生死之大义,君主一姓兴亡之义为“小义”,相对于事关民族兴亡之通义,人民生死之义为“小义”。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王船山的“三义说”虽比他以前的思想家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仍然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同样,在不同的学说中,“道”的涵义也迥然不同。《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这里,“道”是指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抽象的法则、道理。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说明儒家之“道”主要是指“忠”和“恕”。

共产党人眼中的“义”和“道”,其涵义与历史上的各种观点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同志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人眼中最大的“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就是共产党人眼中最根本的“道”。

“配义与道”的过程,就是“养气”的过程。在文天祥看来,善于“养气”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文天祥自己也是善于“养气”的典范,从容就义、以身殉国。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由于是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有马克思主义的“义”和“道”做支撑,因而他们面对巨大困难甚至生死关头,更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

二、《宣言》“正气”,浩然无匹

《宣言》之所以石破天惊、光照千秋,主要是由于其中蕴含的“义”和“道”的与众不同。历史上的各种“义”都有着阶级的局限性,而《宣言》反映了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它所主张的“义”就是超越了阶级局限性的“大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因此,在价值观上,《宣言》已占据了人类道义的至高点。

同样,历史上的各种“道”也有着阶级的局限性,而《宣言》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根本矛盾,进一步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两个必然”的原理,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指明了人类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这一科学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道”。因此,在科学性上,《宣言》已占据了社会科学的制高点。

由于《宣言》充分体现了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统一,因而才使得它的字里行间,“正气”充盈,浩然无匹。

三、勤读《宣言》,永葆“正气”

既然“正气”是靠后天的培养而成,那么它就有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以及由盛到衰的过程。要永葆“正气”,就必须把“养气”作为一种终身修炼活动。因此,对共产党人来说,必须把《宣言》作为“养气”宝典,经常阅读、认真领会,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不少领导人都是把《宣言》作为培育“正气”、提高党性的首要读物。比如,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得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就是《宣言》。他于1920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首次读到《宣言》。从1920年到1976年,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对《宣言》始终爱不释手,且多种版本长期放在他的床上、书架上,以便他随时翻阅。1939年底,他说《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一百遍。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说“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说,朱德同志“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可见朱德同志对《宣言》是多么重视。

170年过去了,《宣言》“正气”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稍衰,它始终是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气”之源,是共产党人不断提高其党性的“正气歌”。

四、发扬正气,求真为民

作为共产党人“正气歌”的《宣言》,恰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正气的集中反映。他们生活的时代,正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尽管他们都不是出身于工人家庭,然而都义无反顾地站在无产阶级一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体现着真与善高度统一的人类壮丽事业——共产主义。他们是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是先进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党的十九大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就要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义”和“道”,发扬正气,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求真知。为此,必须做到:

首先,要情系于民。这其实就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其次,要问计于民。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我们要做人民的先生,必须先做人民的学生。我们必须扎根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中去发现重大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最后,要服务于民。我们只有在服务于民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因此,拜人民为师最光荣,为人民做学问最伟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