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王曼倩:高校思政课如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8-02】王曼倩:高校思政课如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当前,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主阵地,如何尽快让党的十九大理论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形成适合高校话语体系和高校学生特点的工作方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把握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在高校思政课中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在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点内容基础上,不断提高课程设计和课堂讲授水平。

其一,历史地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承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要历史地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性,就需要放在五千年前的文明长河中去体会,需要放在近代以来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需要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宏伟进程中去把握,需要放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极不平凡的实践进程中去感悟。只有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精进。

其二,全面地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弄通上下功夫。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实用主义。” 因此,要全面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就需要实现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著(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其三,创新地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于方法论的创新自觉。要创新性地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性,就需要在方法论层面上理解党的十九大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体现了一以贯之与不断扬弃过程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科学化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又以认识指导实践的创新过程。

解决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问题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召开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迎来了新发展。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当前高校思政课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新理论如何“内嵌”到思政课程设计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嵌到每一门思政课的课程设计和讲授中,是时代提出的新命题。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基础同全面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中国近现代史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传承与创新要体现到课程设计中。这符合中央给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历史分辨能力、历史总结能力,运用历史的长周期视角来分析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其二,构建“用学术讲政治”的理论框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过去高校思政工作最集中的问题在于传统的理论学习方式不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口号宣传多,理论讲授少,很多学生甚至觉得思政课没什么水平,没什么学术性,没什么用处。高校思政课要真正地树立起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影响力,用学术讲政治是重要的方法。用学术讲政治就是建立起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将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科学方法凝练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毛泽东同志当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课的时候曾说:“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论证过程。因此,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需要将其内在的方法论创新脉络讲授清楚,需要将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讲授清楚,建立起“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的高度凝练的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框架。

其三,运用新方法提升课程的“浸入感”。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授课形式多是集中式授课,讲授的内容多是理论性的,课后的辅导和实践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是无法满足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的,也无法形成“浸入式”教学效果,难以要提高学生全面系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2018年,高校即将迎来第一批00后的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要创新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形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因此,要多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运用微课慕课、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突出“浸入式”教学的优势,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要求。

推进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做实上下功夫。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 思政课堂作为高校党的理论宣传的主阵地,更需要从“做实做新”上探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路径。

其一,吃透吃准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革新、关于当前一个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关于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方略”、关于新时代下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构想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内涵十分深刻,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对于高校来说,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道授课解惑的重任,更需要首先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内容吃透吃准,结合党的发展历史、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准确定位过去砥砺奋进的五年发展的历史意义、准确分析“四个伟大”的战略关系、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准确理解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对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解读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用历史的长周期视角去理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站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理解、站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时代定位中去理解,真正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沃土中生根发芽。

其二,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产物,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现实问题的生动案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能否讲好讲活马克思主义是判断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宣传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蕴含的哲学意味,才能把握住十九大报告的核心理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同十九大报告的创新理论、时代命题和未来指向结合起来,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和为什么我们要准确把握好社会主要矛盾;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来分析我国当前发展中的“一个变两个没有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未来三十年的两个阶段性安排”;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来分析“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等。高校的思想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下一个阶段的高校思政课的重点,就是将党的十九大报告解读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结合起来,将十九大报告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同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不断创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也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

其三,在青春梦的实现中加深理解是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第一堂党课、第一堂政治必修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以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高校学生尤其是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大学也是年轻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决定着一生的理想追求与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政教育的定位时指出,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

肩负起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宣传同青春梦构建的结合点。因此,将十九大的精神学习宣传同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结合起来、更加彰显出重要时代意义,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涯中的“第一堂课”。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比重,在课程书目的推荐中增加数量,在课程学习形式上加强创新,引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共产党党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广阔、更丰满、更现实的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对于青年提出了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传承下去,青年人尤其是高校青年学子至关重要。我们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课题“公民教育中的法律信仰研究”(2018JJ024)的阶段性成果,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