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历史虚无主义 弘扬社会主流价值(2)

杜绝历史虚无主义 弘扬社会主流价值(2)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处于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坐标。不论是坚持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还是创造性地转化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前所未有地需要发挥历史的当代价值。

提升历史真实的艺术魅力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中外的历史类影视作品虽然发展出战争、史诗、传记、传奇等众多的样貌,但都面临着众多挑战。首先,真实是历史的首要属性,追寻历史真相是思考历史和以史为鉴的前提条件,也是历史影视剧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

虽然视听媒介提供了一种可视的实在,但即使经过了严格考证的历史影视剧,也无法完全地做到像历史照片一样包含了百分之百的真实历史信息。即便是通过历史资料和亲历者口述等创作出来的纪录片,也仍然是一种有选择的、根据特定主题而展开的裁剪和重新组合。

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回应历史真实的挑战,应当区分绝对的历史真实和影视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感。相比于若干影视剧在台词、服饰甚至基本历史事实等方面的肆意穿越和“戏说”,《芳华》《绣春刀》等影片在对于特定历史时代的准确重现和细节化描摹都较为成功。另一个例证是,近期屡获国际顶级电影节提名的历史人物传记片《至暗时刻》,为了渲染丘吉尔在接掌英国首相之后面临的困境,改写了内阁成员在讨论与德国媾和时的实际立场,并加入了他在重压之下重新考虑求和的“合理想象”。但这些改写正面地促进和印证了人物塑造和行为链条,并且符合大的历史框架,并没有在历史认识和真实感营造上带来颠覆性不适。第二个创作挑战则来自于主题陈述方面。历史的讲述不应当仅仅是史料的堆砌和罗列。有闻必录式的简单模仿会弱化历史的力量。哪怕技术和效果再好、充其量不过是追求视觉奇观和戏剧强度的快速消费品。

实际上,影视创作的叙事需求会迫使创作者和观众去思考历史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动力和规则是什么样的。《风声》《十月围城》的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展示出历史行动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所作出的选择,展示了个体牺牲对于民族解放和追求进步的价值。

探索积极正面的当代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在探索主题陈述的过程中往往能从历史研究中获得启发。例如,纪录片《大明宫》和电影《妖猫传》都试图探索和复原大唐的“时代精神”,这与西方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的启蒙主义学者所进行的对“文化模式”的研究如出一辙。80年代后期新历史主义思潮引入中国,不仅影响了纪录片对于平民视角和纪实手法的探索,而且促使了将单线大写的历史分解成众多复线小写的历史的努力,《一九四二》等作品借助多角色、多角度、多侧面的讲述,在个体与时代的张力和结构中成功探讨了历史的规律和人性的价值。

在“形似”和“神似”的基础上,历史影视剧还应做到沟通历史与当下,寻找到历史故事在价值和情感层面与当代社会的沟通方式。对于当下社会来说,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究竟是否值得观看和思考,关键在于它能否在影视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发挥历史的当代价值。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处于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坐标。不论是坚持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还是创造性地转化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前所未有地需要发挥历史的当代价值。在影视创作中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和机械教条主义,发扬辩证唯物主义的史观,就是要通过文艺创作的方式回归历史真相,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应当通过贴近时代和观众的文艺形态、将历史还原为活生生的历史个体的人生道路和价值选择,探寻民族的优秀传统,回归主流价值并提炼出能够贡献于人类的正面能量和共享情感。

(作者:梁君健,系清华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